辞不达义
拼音:cí bù dá yì
注音:ㄘˊ ㄅㄨˋ ㄉㄚˊ 一ˋ
词性: 成语

辞不达义的意思

词语解释: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辞不达意”。

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清顾张思《土风录》卷十二:“语言糊涂曰辞不达义。”
宋罗烨《醉翁谈录·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辞不达意。”
清吴骞《<扶风传信录>自序》:“所记皆寻常世俗杂务,且其辞不达意者,间亦有之。”
陈梦家《论简朴》:“当然有些人辞不达意并不是为了说话故意要花藻,而是由于思路不清,缺乏条理和逻辑性。”

网络解释:

辞不达义

  • 辞不达义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 cí bù dá yì,意思是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ㄘ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TDUH
    • 五行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
    • 注音ㄉㄚ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PI
    • 五行

    (1)(动)通;到:四通八~。

    (2)(动)对事理认识得透彻:通~事理。

    (3)(动)达到、实现:目的已~到。

    (4)(动)告知;表达:转~。

    (5)(形)旧时称人得到显要的地位:显~。

    (6)姓。

    • 拼音
    • 注音ㄧ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YQI
    • 五行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义。义不容辞。义无反顾。仗义直言。

    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务。义愤。义演。见义勇为。

    3.  情谊:义气。恩义。义重如山。

    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义。含义。释义。微言大义。

    5.  指认为亲属的:义父。

    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

    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