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兵的词语
兵荒马乱 bīng huāng mǎ luàn
(1) 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英 confusion and disorder brought about by war兵临城下 bīng lín chéng xià
(1) 敌军攻到城下。形容大兵压境形势危急 英 city being under siege兵贵神速 bīng guì shén sù
兵:用兵。贵:可贵。神速:特别迅速。用兵最可贵的是行动特别迅速。比喻办事贵在迅速果断。兵燹 bīng xiǎn
战火焚毁破坏: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兵种 bīng zhǒng
(1) 军种内部的分类。如:步兵;炮兵;航空兵;雷达兵等 英 arms of the services兵籍 bīng jí
兵士的名籍。兵书 bīng shū
(1) 讲述兵法的书。如《孙子》、《吴子》等等 英 book on the art of war兵不厌诈 bīng bù yàn zhà
(1) 兵:军事、战争;不厌:不嫌;诈:欺骗、谋术。用兵作战可以无限制地用计谋迷惑敌方 例 事贵应机,兵不厌诈。——《北齐书》 英 all is fair in war;nothing is too deceitful in warcraft孙膑兵法 sūn bìn bīng fǎ
也称《齐孙子》。中国古代兵书。战国中期齐国孙膑著。《汉书·艺文志》著录《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后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初期墓中发现孙膑论兵竹简,经整理编纂为《孙膑兵法》。论述了“富国”而“强兵”的战争观、“以众击寡、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和“赏罚分明”的治军思想等。标兵 biāo bīng
(1) 一个受过训练的士兵,从前在操练时布置在一行士兵之前作为操练动作的示范 英 fugleman (2) 阅兵场上用来标志界线的兵士;泛指群众集会中用来标志某种界线的人 英 parade guards (3) 倾向于或旨在使人们模仿或仿效的一个或一组典型人物 例 树立标兵 英 example (4) 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 英 model (5) 带头或做出榜样的人物 例 石油界的标兵 英 pacesetter,pacemaker兵弁 bīng biàn
士兵和低级武官的总称。弁兵 biàn bīng
士兵和低级武官的总称。陈桥兵变 chén qiáo bīng biàn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兵变 bīng biàn
(1) 军队不听指挥、不守军纪而发生叛变的事情 英 mutiny变兵 biàn bīng
发动变乱的士兵;乱兵。避兵 bì bīng
1.谓躲避战乱而移居他处。 2.谓避开敌军。 3.谓避免兵器所伤。兵不逼好 bīng bù bī hǎo
不出兵威胁友好的国家陛兵 bì bīng
皇宫前夹殿陛而立的警卫士兵。迸兵 bèng bīng
1.犹合兵。迸,通"并"。本兵 běn bīng
最重要的兵器。 本部军队。 执掌兵权。 亦作'本兵府'。明代兵部尚书的别称。本兵府 běn bīng fǔ
对掌管军事的官署的称呼。杯酒释兵权 bēi jiǔ shì bīng quán
(1) 宋太祖解除将领兵权的事件。公元961年,太祖与赵普定策,召集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宴饮,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兵权。969年,又用同样手段,罢王彦超等节度使,解除藩镇兵权,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防止分裂割据 英 remove from military position by means of cups of wine后备兵 hòu bèi bīng
泛指战时可以征集到军队中服兵役的人员。 某些国家分兵役为现役、预备役和后备役,服预备役期满后转入后备役的士兵叫后备兵。兵备道 bīng bèi dào
(1) 官名。明制于各省重要地方设整饬兵备的道员。清代沿置 例 至兵备道(此指兵备道衙门)前被杀。——清·邵长衡《青门剩稿》 英 officials of rectifying armed force in Ming Dynasty备兵 bèi bīng
指驻守的军队。亦谓驻守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