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燹
拼音:bīng xiǎn
注音:ㄅ一ㄥ ㄒ一ㄢˇ

兵燹的意思

词语解释:

战火焚毁破坏: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

引证解释:

⒈ 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宋史·神宗纪二》:“丁酉,詔:岷州界经鬼章兵燹者赐钱。”
明无名氏《鸣凤记·端阳游赏》:“闻兵燹选俊豪, 文华特命仗旌旄。”
清薛福成《应诏陈言疏》:“江苏久遭兵燹,创痍呻吟,元气未復。”
郁达夫《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你的故乡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

国语词典:

因战乱所造成的焚烧、破坏。

网络解释:

兵燹

  • 兵燹是一个汉语词语,汉语拼音为bīng xiǎn,指的是因战乱而遭受焚烧破坏的灾祸。词语出自宋·张存《重刊埤雅序》:历世既久,悉毁于兵燹;间有遗编,多为世俗秘而藏之。在《宋史·神宗纪二》中也有记载:“丁酉,诏:岷州界经 鬼章 兵燹者赐钱。”
  • 兵燹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 1、永清观历经200余年,兵燹灾害,风雨剥蚀,殿宇濒临倾颓。
    • 2、虽有两宋间的兵燹,但从南宋孝宗朝开始,江汉平原继续开发的进程。
    • 3、自古以来,火灾兵燹,鼠啮蠹蚀、高温潮湿等因素一直威胁着书籍的安全。
    • 4、后有兵燹,这里的演武厅、将台、马道悉数被破坏,周围也变成了乱坟之地,颓垣败壁,片瓦无存,视若荒原,偶尔的士兵操练声会传达到数里之外。
    • 5、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
    • 6、颇为遗憾的是,晚清以降这里屡遭兵燹,导致市廛盛况一落千丈,灵秀景观面目俱非。

    字义分解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GWU
    • 五行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 拼音xiǎn
    • 注音ㄒㄧㄢˇ
    • 笔划18
    • 繁体
    • 五笔EEOU
    • 五行

    (名)火;野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