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血刃
  • 【拼音】:  

    bīng bù xuè rèn

  • 【注音】:  

    ㄅ一ㄥ ㄅㄨˋ ㄒㄩㄝˋ ㄖㄣˋ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兵不血刄

  • 【简拼】:  

    BBXR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正音】:  

    血;不能读作“xiě”。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辩形】:  

    刃;不能写作“刀”。

  • 成语意思

  • 解释:

    兵:兵器;刃:刀剑等的锋利部分。兵器上没有沾血。指未经激烈的流血战斗就取得了胜利。

  •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义,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 语法:

    兵不血刃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 示例:

    兵不血刃,就平了广西省多年的乱党。(清 张春帆《宦海》第七回)

  • 英语:

    achieve victory without fighting

  • 俄语:

    без единого выстрела

  • 其他:

    <德>den Sieg davontragen,ohne das Kampfgerǎt mit Blut zu beflecken

  • 近义词:

    所向披靡

  • 反义词:

    血流成河血流成渠血流漂杵

    • 1、多亏将军计谋,让我军兵不血刃,赢得胜利。
    • 2、我军把城市包围起来,获得兵不血刃的胜利。
    • 3、北平的解放是兵不血刃的和平方式。
    • 4、他们厉害得只能用兵不血刃形容。
    • 5、北平的解放兵不血刃以和平方式解决。
    • 6、由於敌人军心涣散,联军兵不血刃,收復了几座城市。

    字义分解

    • 拼音bīng
    • 注音ㄅㄧㄥ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GWU
    • 五行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xiě,xuè
    • 注音ㄒㄧㄝˇ,ㄒㄩㄝˋ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TLD
    • 五行

    xuè

    1. 人或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大多为红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和“血小板”。味咸而腥:血型。血脂。血压。血糖。血迹。血汗。血泪。血洗。血书。血雨腥风。血海深仇。

    2. 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血统。血缘。

    3. 喻刚强热烈:血性。血气方刚。

    xiě

    1. 义同“血”(xuè),用于口语。多单用,如“流了点儿血”。也用于口语常用词,如“鸡血”、“血块子”。

    • 拼音rèn
    • 注音ㄖㄣˋ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VYI
    • 五行

    (1)(名)(~儿)刀剪等的锋利部分;刀口:刀~。

    (2)(名)刀:利~|白~战。

    (3)(动)用刀杀:手~奸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