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靡不振
  • 【拼音】:  

    wěi mǐ bù zhèn

  • 【注音】:  

    ㄨㄟˇ ㄇ一ˇ ㄅㄨˋ ㄓㄣˋ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WMBZ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正音】:  

    靡;不能读作“m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 【辩形】:  

    萎靡不振和“没精打采”都有精神萎靡不振作的意思。但萎靡不振偏重在长期的精神状态;而“没精打采”偏重在一时的精神状态。

  • 成语意思

  • 解释:

    形容意志消沉。萎靡:精神颓丧;不振作;颓唐:消沉;振:振奋。

  • 出处:

    宋 马永卿《元城先生语录》上卷:“至嘉佑末年,天下之事似乎舒缓,委靡不振,当时士大夫亦自厌之,多有文字论列。”

  • 语法:

    萎靡不振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示例:

    鲁迅《华盖集 牺牲谟》:“你不要这幺萎靡不振,爬呀!朋友!”

  • 英语:

    in low spirits

  • 俄语:

    чувствовать себя подавленным<впасть в прострацию>

  • 其他:

    <德>niedergeschlagen

  • 近义词:

    垂头丧气没精打采无精打采

  • 反义词:

    朝气蓬勃神采飞扬神采奕奕精神抖擞气宇轩昂

    • 1、小明近段时间萎靡不振
    • 2、考试失败了,应该总结经验教训,不应该萎靡不振,悲观失望。
    • 3、痛苦与哀愁已经使她的精神萎靡不振
    • 4、我发现她近来精神有点儿萎靡不振
    • 5、他因病变得面容憔悴,整天呻吟着,像霜打的茄子一样,精神萎靡不振。当听得有任务,他精神抖擞,迫不及待地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跑去向领导请求任务。平时他来势汹汹,遇到困难他变得步履维艰,行动踉踉跄跄,像丧家之犬一样节节后退。 
    • 6、没想到当年壮志凌云的他,今日竟然变得如此萎靡不振

    字义分解

    • 拼音wěi
    • 注音ㄨㄟˇ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ATVF
    • 五行

    (形)植物干枯衰落:枯~。

    • 拼音mí,mǐ
    • 注音ㄇㄧˊ
    • 笔划19
    • 繁体
    • 五笔YSSD
    • 五行

    浪费:~费。奢~。

    1.倒下:望风披~。

    2.没有:~事不为(什么工作都干)。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zhèn
    • 注音ㄓㄣˋ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RDFE

    (1)(动)救济。

    (2)(动)摇动;挥动。

    (3)(动)奋起:~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