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ī hòng ér qǐ
一 ㄏㄨㄥˋ ㄦˊ ㄑ一ˇ
常用成语
YHEQ
偏正式成语
哄;不能读作“hōnɡ”。
近代成语
贬义成语
哄;不能写作“轰”。
成语意思
解释:
喧闹;起哄。经过一阵喧闹便马上行动起来。形容无组织无计划地行动。
出处: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语法:
一哄而起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用于人。
示例: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然而也有并不一哄而起的人,当时好象落后,但因为也不一哄而散,后来成为中坚。”
英语:
be brought about in a rush
俄语:
зашуметь<всем скопом>
反义词:
- 1、老师刚宣布下课,大家就一哄而起。
- 2、一群小鸡正在啄食,突然传来一声炮响,惊得小鸡一哄而起。
- 3、一群小鸡正在低头啄食,忽然一声响惊得小鸡一哄而起。
- 4、种植经济作物,切莫一哄而起,因为市场也需要一个培育过程。
- 5、人们发出雷鸣般的呼声:“火车被挡住了!”接着一哄而起,一齐向倒退着的机车涌去。
- 6、听到了锣鼓声,大伙儿一哄而起,向剧场涌去。
字义分解
- 拼音yī
- 注音ㄧ
- 笔划1
- 繁体一
- 五笔GGLL
-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hōng,hǒng,hòng
- 注音ㄏㄨㄥ,ㄏㄨㄥˇ,ㄏㄨㄥˋ
- 笔划9
- 繁体哄
- 五笔KAWY
hōng
1. 好多人同时发声:哄传(chuán )。哄动。
hǒng1. 说假话骗人:哄人。哄弄。哄骗。
2. 用语言或行动逗人喜欢:哄逗。哄劝。哄小孩儿。
hòng1. 吵闹,搅扰:起哄(故意吵闹扰乱,亦指开玩笑)。哄场(指观众喝倒彩)。哄抢。一哄而起。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而
- 五笔DMJJ
- 五行金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qǐ
- 注音ㄑㄧˇ
- 笔划10
- 繁体起
- 五笔FHNV
- 五行木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起床。起立。起居。起夜。
2. 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运。起跑。
3. 开始: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
4. 拔出,取出:起锚。起获。
5. 领取(凭证):起护照。
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起伏。起劲。起色。
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
8. 长出:起痱子。
9. 拟定:起草。
10. 建造,建立:起房子。白手起家。
11. 群,组,批:一起(一块儿)。
12. 量词,指件,宗:一起案件。
13. 自,从:起小儿就淘气。
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起。掀起。兴(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起来。
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与一哄而起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