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bù kě è
ㄕˋ ㄅㄨˋ ㄎㄜˇ ㄜˋ
一般成语
勢不可遏
SBKE
主谓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犹势不可当。
出处:
唐·裴铏《传奇·韦自东》:“自东不顾,仗剑奋衣而往,势不可遏。”
语法:
势不可遏作谓语、定语;指来势迅猛。
示例:
鲁迅《坟·写在后面》:“后来白话渐渐通行了,势不可遏,有些人便一转而引为自己之功,美其名曰‘新文化运动’。”
英语:
Nothing can hold it back.
近义词:
- 1、四面八方的敌对玩家都向自己的方位倍道而进,势不可遏。
- 2、而刘备在军事上,出新野,攻樊城,烧博望,势不可遏。
- 3、这事已势不可遏,任何想阻挡它的人都将如螳臂当车、蚍蜉撼树。
- 4、可惜石疯子连佩服的他功夫都没有了,石蛋下坠之势不可遏制,狠狠砸进一个水塘里,水声可闻。
- 5、峡,我看到那急促的江水如猛虎般呼喊跳跃,扑向阻挡它的礁石、峡口,势不可遏。
- 6、诸贼举无降意,又未大创,徒以饥疲困于地险不得逞,既度栈道,已出险,渐不受绳束,仍事杀掠,所至罢市,贼遂尽杀监视官五十员,攻陷麟游、永寿,势不可遏矣。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勢
- 五笔RVYL
- 五行金
(1)(名)势力:权~。
(2)(名)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如破竹。
(3)(名)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
(4)(名)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趋~|局~。
(5)(名)姿态:手~。
(6)(名)雄性生殖器:去~。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kě,kè
- 注音ㄎㄜˇ,ㄎㄜˋ
- 笔划5
- 繁体可
- 五笔SKD
- 五行木
kě
1. 允许:许可。认可。宁可。
2. 能够:可见。可能。可以。不可思议。
3. 值得,认为:可怜。可悲。可亲。可观。可贵。可歌可泣。
4. 适合:可身。可口。可体。
5. 尽,满:可劲儿干。
6. 大约:年可二十。“潭中鱼可百许头”。
7. 表示转折,与“可是”、“但”相同。
8. 表示强调:他可好了。
9. 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都这么说,可谁见过呢?
10. 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这件事他可同意?
11. 姓。
kè1. 〔可汗(hán)〕中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族君主的称号。
与势不可遏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