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阋于墙
成语意思
解释:
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出处:
《诗经·小雅·常棣》
- 1、南罗国八大世家中,唯有洛家一向以团结著称,从来都是抱团进退,嫡系旁系和睦相处,没有爆出过任何兄弟阋于墙的丑事,让其他七大世家极为羡慕。
- 2、匡孝虽背叛朝廷,但仍是我汉家子民,和咱们是同路人,值此危难之际,理应团结起来共同对抗外敌,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 3、今日吾等在此会宴,应了一句古话,‘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要说吾和李自成有没有恩怨,有!不但有,而且怨恨颇深。
- 4、张佩纶待罪草民,忝陪末座,此刻忍将不住“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东洋气焰汹汹,野心沉沉,大敌当前,还望大人慎思!”。
- 5、开始我们情同手足,继而发生分歧产生“文斗”,兄弟阋于墙,后来便水火不容,“文攻武卫”形同国共相争。
- 6、也许人就是这样,共患难时吴越可同舟,同富贵时兄弟阋于墙。
字义分解
- 拼音xiōng
- 注音ㄒㄩㄥ
- 笔划5
- 繁体兄
- 五笔KQB
- 五行水
(1)(名)哥哥:~嫂|~长。
(2)(名)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大的男子。
(3)(名)对男性朋友的尊称。
- 拼音dì,tì,tuí
- 注音ㄉㄧˋ,ㄊㄧˋ,ㄊㄨㄟˊ
- 笔划7
- 繁体弟
- 五笔UXHT
- 拼音yú
- 注音ㄩˊ
- 笔划3
- 繁体于
- 五笔GFK
1. 介词
a.在,如“生于北京”
b.到,如“荣誉归于老师”
c.对,如“勤于学习”
d.向,如“出于自愿”
e.给,如“问道于盲”
f.自,从,如“取之于民”
g.表比较,如“重于泰山”
h.表被动,如“限于水平”
2. 后缀
a.在形容词后,如“疏于防范”
b.在动词后,如“属于未来
3. 姓。
与兄弟阋于墙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