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éng qián qǐ hòu
ㄔㄥˊ ㄑ一ㄢˊ ㄑ一ˇ ㄏㄡˋ
常用成语
承前啓后
CQQH
联合式成语
启;不能读作“qì”。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承前启后和“承上启下”都有“承接前面;引出后面”的意思。但两者侧重点不同:承前启后侧重于“前(过去)”“后(未来)”意义和任务承接;“承上启下”侧重于“上、下”或上下级的连接作用。同时;承前启后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承上启下”多用于文章方面。
成语意思
解释:
承:承接;启:开创、开始。承接前面的;引出后面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也作“承先启后。”
出处:
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曾有菴赠文》:“公承前草创,启后规模,此之功德,垂之永永。”
语法:
承前启后连动式;作定语;指连接前后的桥梁作用。
示例:
至于青年之急待攻击,实较老年为尤甚,因为他们是承前启后的桥梁,国家的绝续,全在他们肩上的。(鲁迅《两地书》一一)
英语:
inherit the past and give enlightenment to the following generation
其他:
<德>die Vergangenheit und die Zukunft verbindend
近义词:
反义词:
- 1、我们这一代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历史重任。
- 2、展望未来,卡尔斯丹人豪情满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 3、我们这一代人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 4、做为青年知识分子,要敢于把承前启后的重任担当起来,不辜负前辈的期望。
- 5、他是位承前启后的科学家,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
- 6、他播百谷草木,大力发展生产,创造文字,始制衣冠,建造舟车,发明指南车,定算数,制音律,创医学等,是承前启后华夏文明的先祖。
字义分解
- 拼音chéng
- 注音ㄔㄥˊ
- 笔划8
- 繁体承
- 五笔BDII
- 五行金
(1)(动)托着;接着:~尘。
(2)(动)承担;担当。~办|~包|~印。
(3)(动)客套话;承蒙:昨~热情招待;不胜感激。
(4)(动)继续;接续:继~|~先启后(继承前代的并启发后代的)。
(5)(动)姓。
- 拼音qián
- 注音ㄑㄧㄢˊ
- 笔划9
- 繁体前
- 五笔UEJJ
- 五行金
(1)(名)空间或位置在正面的:~门|村~村后。
(2)(名)往前走:勇往直~|畏缩不~|停滞不~|一往无~。
(3)(名)次序靠近头里的:~排|~三名|~者。
(4)(名)过去的;较早的:~天|从~|~功尽弃|~所未有|~无古人;后无来者。
(5)(名)从前的(指现在改变了名称的机构等):~政务院。
(6)(名)指某事物产生之前:~科学(科学产生之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产生之前)。
(7)(名)未来的(用于展望):~程|~景|往~看;不要往后看。
- 拼音qǐ
- 注音ㄑㄧˇ
- 笔划7
- 繁体啓
- 五笔YNKD
- 五行木
(1)(动)打开:~封|~门。
(2)(动)开导:~蒙|~发。
(3)(动)开始:~程|~用。
(4)(动)陈述:敬~者(旧时用于书信的开端)。
(5)(名)旧时文体之一;较简短的书信:小~|谢~。
(6)(Qǐ)姓。
与承前启后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