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bù liǎng lì
ㄕˋ ㄅㄨˋ ㄌ一ㄤˇ ㄌ一ˋ
常用成语
勢不兩立
SBLL
主谓式成语
不;不能读作“bú”。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见“不共戴天”(87页)。
成语意思
解释:
两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楚强则秦弱,楚弱则秦强,此其势不两立。”
语法:
势不两立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
示例:
这饮马川贼人这等可恶!几番来搅扰,与他势不两立!(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回)
英语:
be irreconcilable with
俄语:
непримиримый антагонизм
日语:
両立(りょうりつ)できない
其他:
<德>unversǒhnlich<法>il est impossible que les deux coexistent
近义词:
反义词:
- 1、警察和歹徒势不两立,形成紧张的对峙局面。
- 2、你们两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怎么把关系处理到势不两立的地步了?
- 3、两房为了遗产的事势不两立,闹得不可开交。
- 4、这两派人马自从上次选举结怨后,就势不两立了。
- 5、很明显,我同老头子至死也是势不两立。
- 6、我们与那些企图危害祖国利益的不法之徒势不两立。
字义分解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勢
- 五笔RVYL
- 五行金
(1)(名)势力:权~。
(2)(名)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如破竹。
(3)(名)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
(4)(名)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趋~|局~。
(5)(名)姿态:手~。
(6)(名)雄性生殖器:去~。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liǎng
- 注音ㄌㄧㄤˇ
- 笔划7
- 繁体兩
- 五笔GMWW
(1)数目;一个加一个是两个。“两”一般用于量词和“半、千、万、亿”前。注意“两”和“二”的用法不全同。读数目字只用 “二”不用“两”;如“一、二、三、四”。小数和分数只用“二”不用“两”;如“零点二(0.2);三分之二”。序数也只用“二”;如“第二、二哥”。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在传统的度量衡单位前;“两”和“二”一般都可用;用“二”为多(“二两”不能说“两两”)。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两”和“二”都可以用;但如 “三万二千”、“两亿二千万”、“千”在“万、亿”后;以用“二”为常。
(2)双方。
(3)表示不定的数目;和“几”差不多:过~天再说|他真有~下子|我跟你说~句话 。
(4)量词;重量单位。十钱等于一两;旧制十六两等于一斤;现用十两等于一市斤。
与势不两立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