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善瘅恶
  • 【拼音】:  

    zhāng shàn dàn è

  • 【注音】:  

    ㄓㄤ ㄕㄢˋ ㄉㄢˋ ㄜˋ

  •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彰善癉惡

  • 【简拼】:  

    ZSDE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 出处:

    《尚书毕命》:“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 语法:

    彰善瘅恶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示例:

    江东既平,天下既一,偃武修文,彰善瘅恶,崇教化,移风俗。(宋 陈亮《酌古论 诸葛孔明》)

  • 英语:

    praise the good and hate evil

  • 近义词:

    惩恶扬善

    • 1、报纸应常常刊登人事,批评不良倾向,起到彰善瘅恶,鼓舞人们前进的作用。 
    • 2、若夫君子无求备于人,舍短从长,彰善瘅恶,则裴玢之善,抑之更扬;杜兼之恶,欲盖而彰耳。
    • 3、其目的依然是扭转人心,彰善瘅恶
    • 4、彰善瘅恶: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的,斥责恶的。
    • 5、此间虽尚未推出多少微言大义的精品力作,也没有起到“匕首投枪”的实质作用,但还是勤恳地用自己的笔触激浊扬清、彰善瘅恶
    • 6、修国史是为了彰善瘅恶,信今传后。

    字义分解

    • 拼音zhāng
    • 注音ㄓㄤ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UJET
    • 五行

    (1)(形)明显;显著。

    (2)(动)表彰;显扬。

    (3)(Zhānɡ)姓。

    • 拼音shàn
    • 注音ㄕㄢ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UDUK
    • 五行

    (1)(形)善良;慈善:~举|~事。

    (2)(形)善行;善事:行~。

    (3)(形)良好:~策|~本。

    (4)(形)友好;和好:友~|亲~。

    (5)(形)熟悉:面~。

    (6)(形)办好;弄好:~后|~始~终。

    (7)(形)擅长;长于:多谋~断。

    (8)(形)好好地:~自保重。

    (9)(形)容易;易于。

    • 拼音dàn,dān
    • 注音ㄉㄢˋ,ㄉㄢ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UUJF
    • 五行

    dàn

    1. 由劳累造成的病。

    2. 憎恨:彰善瘅恶。

    3. 古同“疸”,黄疸病。

    dān

    1. 中医指热症:脾瘅。火瘅(即“丹毒”)。

    • 拼音è,wù,ě,wū
    • 注音ㄜˋ,ㄨˋ,ㄜˇ,ㄨ
    • 笔划10
    • 繁体惡、噁
    • 五笔GOGN
    • 五行

    è

    1. 不好: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

    2. 凶狠:恶霸。恶棍。险恶。凶恶。

    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

    1. 讨厌,憎恨,与“好(hào)”相对:可恶。厌恶。好(hào)恶。

    ě

    1. 〔恶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2. (噁)

    1.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2.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