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鸣狗盗
jī míng gǒu dào
ㄐ一 ㄇ一ㄥˊ ㄍㄡˇ ㄉㄠˋ
常用成语
鶏鳴狗盗
JMGD
联合式成语
鸣;不能读作“niǎo”。
古代成语
贬义成语
鸣;不能写作“明”;盗;不能写作“道”或“到”。
成语意思
- 1、他没什么大能耐,只会干些鸡鸣狗盗的小事。
- 2、这又不是什么鸡鸣狗盗的事,何必鬼鬼祟祟?
- 3、皆藉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
- 4、这种鸡鸣狗盗之徒,随时都要留意他的一举一动才是。
- 5、小奋这种鸡鸣狗盗之技,登不了大雅之堂。
- 6、王安石一反世俗之见,认为孟尝君收揽的并不是国家栋梁之才,他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而已。
字义分解
- 拼音jī
- 注音ㄐㄧ
- 笔划7
- 繁体鷄
- 五笔CQYG
- 五行木
(名)家禽;品种很多;嘴短;头部有鲜红肉质的冠。翅短;不能高飞:~蛋|~肉|公~|花~。
- 拼音míng
- 注音ㄇㄧㄥˊ
- 笔划8
- 繁体鳴
- 五笔KQYG
- 五行水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
- 拼音gǒu
- 注音ㄍㄡˇ
- 笔划8
- 繁体狗
- 五笔QTQK
- 五行木
(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一种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与鸡鸣狗盗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