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晦待时
tāo huì dài shí
ㄊㄠ ㄏㄨㄟˋ ㄉㄞˋ ㄕˊ
一般成语
韜晦待時
THDS
联合式成语
当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谓掩藏锋芒,隐匿踪迹,等待时机。
出处:
茅盾《蚀·动摇》:“辛亥那年国光就加入革命,后来时事日非,只好韬晦待时。”
语法:
韬晦待时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示例:
刘斯奋《白门柳·夕阳芳草》第七章:“‘唾面自干,韬晦待时’,古人尚且难免,又何况我钱谦益!”
英语:
hide one's capacities and bide one's time
近义词:
- 1、并邀同左将军刘备,共预密盟,备因谊关宗室,不能不允,但因操势方强,应从缓图,不可欲速,一面恐操生疑,就寓宅后园种菜,韬晦待时。
- 2、莉儿,你需要哪些就韬晦待时已拿吧!
- 3、曹炜咂了咂舌,没想到这程太守竟然知道这么多,看来他也是个韬晦待时的人才。
- 4、中国是左右互搏、韬光养晦“韬晦待时”、在家里生闷气瞎折腾、言行不一、欲做还休,混一天是一天!
- 5、不少人怀疑诗中情致故作姿态,诗人未是忘机客,身在洹上,心系清庭,寄情山水是假,韬晦待时是真。
字义分解
- 拼音tāo
- 注音ㄊㄠ
- 笔划14
- 繁体韜
- 五笔FNHV
- 五行火
(1)(名)〈书〉弓或剑的套子。
(2)(名)〈书〉(动)比喻隐藏。
(3)(名)〈书〉(名)兵法:~略|六~。
- 拼音huì
- 注音ㄏㄨㄟˋ
- 笔划11
- 繁体晦
- 五笔JTXU
- 五行水
(1)(名)夏历每月的末一天:~朔。
(2)(形)昏暗;不明显:~涩|隐~。
(3)(名)夜晚:风雨如~。
- 拼音dài,dāi
- 注音ㄉㄞˋ,ㄉㄞ
- 笔划9
- 繁体待
- 五笔TFFY
dài
1.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dāi1. 停留,逗留,迟延:你待一会儿再走。
与韬晦待时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