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ǐ cùn zhī dì
ㄔˇ ㄘㄨㄣˋ ㄓ ㄉ一ˋ
常用成语
CCZD
偏正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尺寸:形容数量少。面积狭小的封地。
出处:
《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而齐尺寸之地无得,岂不欲得地哉?形势不能有也。”
语法:
尺寸之地作主语、宾语;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示例:
宋·苏洵《六国论》:“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近义词:
- 1、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2、若是大开大合耍起长兵器,他不如我,可是在地面尺寸之地,他的威力太大。
- 3、秋水剑迅如闪电,在柳尘睁眼的刹那,一个激射的到了其前尺寸之地。
- 4、眼睛突然一黑,他身体里的复眼立刻如霓虹灯一样亮起,为他照亮了尺寸之地。
- 5、虽无尺寸之地,然趁势崛起,率领江湖群魔程三、平水王、谢独孤,娇云等,攻击武林正义之士。
- 6、我华山剑派能以独占千里云山,也绝不是讨价还价买来的,尺寸之地,皆是先辈们血雨腥风之中,积攒出来的。
字义分解
- 拼音chǐ,chě
- 注音ㄔˇ,ㄔㄜˇ
- 笔划4
- 繁体尺
- 五笔NYI
- 五行火
chǐ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2.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3.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4.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chě1.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2”。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dì,de
- 注音ㄉㄧˋ,˙ㄉㄜ
- 笔划6
- 繁体地
- 五笔FBN
dì
1.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2.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
3.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
4. 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5.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
6.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
7.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
8.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
9.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
10. 底子:质地。
de1.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与尺寸之地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