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
  • 【拼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 【注音】:  

    ㄙㄢ ㄍㄤ ㄨˇ ㄔㄤˊ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三綱五常

  • 【简拼】:  

    SGWC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正音】:  

    常;不能读作“cánɡ”。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辩形】:  

    纲;不能写作“刚”。

  • 成语意思

  • 解释:

    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 出处: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 语法:

    三纲五常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 示例:

    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元 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 英语:

    the three cardinal guides (ruler guides subject, father guides son and husband guides wife) and the five constant virtues

  • 近义词:

    清规戒律三从四德

  • 反义词:

    大逆不道离经叛道

    • 1、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对维系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 2、我们坚决反对三纲五常
    • 3、我们应该对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猛烈抨击。
    • 4、儒生李旭阳家道中落,当再次拥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时,他放弃了以往所谓三纲五常,作出一个郑重无比的决定—当一个乱臣!
    • 5、虽然还未被提升到整个社会必须要奉为圭臬的程度,但儒家学子自小学习论语,对三纲五常的理解可谓铭刻在骨。
    • 6、这世界,有三纲五常的理学家,也有刀光剑影的江湖豪侠。

    字义分解

    • 拼音sān
    • 注音ㄙㄢ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DGGG
    • 五行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 拼音gāng
    • 注音ㄍㄤ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XMQY
    • 五行

    (1)(名)提网的总绳(多用于比喻):~目|提~挈领|~举目张。

    (2)(名)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多指文件或言论):~领|大~|提~。

    (3)(名)生物学中把同一门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和亲缘关系再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纲;如苔藓植物门分为苔纲和藓纲;脊椎动物亚门分为鱼、鸟、哺乳等纲。纲以下为目。

    (4)(名)旧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盐~|花石~。

    • 拼音
    • 注音ㄨ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GHG
    • 五行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 拼音cháng
    • 注音ㄔㄤˊ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IPKH
    • 五行

    (1)(形)一般;普通;平常:~识|~态。

    (2)(形)不变的;经常:~数|冬夏~青。

    (3)(副)时常;常常:~来|~往。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