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平之论
chí píng zhī lùn
ㄔˊ ㄆ一ㄥˊ ㄓ ㄌㄨㄣˋ
一般成语
持平之論
CPZL
偏正式成语
论;不能读作“lún”。
近代成语
中性成语
论;不能写作“沦”。
成语意思
- 1、这篇论文既指出了作品的优点,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缺点,是持平之论。
- 2、那两人争论得十分尖锐激烈,谁也不理睬他们的这一套持平之论。
- 3、他的持平之论,使辩论会场顷刻间鸦雀无声。
- 4、这篇论文既指出了作品的优点,也实事求是地指出了缺点,是篇持平之论的文章。
- 5、固然有功,不过眼下却不必细究,是非功过,后世自有持平之论。
- 6、恐怕这并不是持平之论。
字义分解
- 拼音chí
- 注音ㄔˊ
- 笔划9
- 繁体持
- 五笔RFFY
- 五行金
(1)(动)拿着;握着:~枪。
(2)(动)支持;保持:坚~|~久|~之以恒。
(3)(动)主管;料理:~家|主~。
(4)(动)对抗:相~不下。
- 拼音píng
- 注音ㄆㄧㄥˊ
- 笔划5
- 繁体平
- 五笔GUHK
- 五行水
(1)(形)表面没有高低凹凸;不倾斜:~坦|~板|路很~。
(2)(动)使平:~了三亩地。
(3)(动)跟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槽|~列|~局。
(4)(形)平均;公平:~分|持~之论。
(5)(形)安定:风~浪静|心~气和。
(6)(动)武力镇压;平定:~叛|~乱。
(7)(动)抑止(怒气):你~~气。
(8)(形)经常的;普通的:~时|~淡。
(9)(名)平声:~仄|~上去入。(Pínɡ)姓。
- 拼音zhī
- 注音ㄓ
- 笔划3
- 繁体之
- 五笔PPPP
- 五行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与持平之论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