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稂不莠
  • 【拼音】:  

    bù láng bù yǒu

  • 【注音】:  

    ㄅㄨˋ ㄌㄤˊ ㄅㄨˋ 一ㄡˇ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BLBY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 出处:

    《诗经 小雅 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

  • 语法:

    不稂不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没有发展前途。

  • 示例:

    第一要他自己学好才好;不然,不稂不莠的,反耽误了人家女孩儿,岂不可惜。(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四回)

  • 英语:

    neither fish, flesh nor fowl

  • 近义词:

    不郎不秀

  •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láng
    • 注音ㄌㄤˊ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TYVE
    • 五行

    (名)古书上指狼尾草。

    • 拼音yǒu
    • 注音ㄧㄡˇ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ATEB
    • 五行

    (1)(名)即狗尾草。

    (2)(形)〈书〉比喻品质坏的人:良~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