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ù hán ér lì
ㄅㄨˋ ㄏㄢˊ ㄦˊ ㄌ一ˋ
常用成语
BHEL
紧缩式成语
而;不能读作“ěr”。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不寒而栗和“毛骨悚然”;都形容害怕、恐惧。但“毛骨悚然”语义重;并可形容非常冷;不寒而栗不能形容冷;可表示内心的害怕。
成语意思
解释:
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语法:
不寒而栗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想到、听到或见到令人恐惧不安的。
示例:
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教人不寒而栗。
英语:
tremble with fear
俄语:
морóз продирáет по кóже
日语:
恐(おそ)ろしくて艖(み) の毛(け)がよだつ,思わずぞっとする
其他:
<法>frissoner sans avoir froid
近义词:
反义词:
- 1、半夜里听到声声狼嚎,人人不寒而栗。
- 2、那场火灾后的情景惨极了,令人不寒而栗。
- 3、想到他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真教人不寒而栗。
- 4、当我躺在床上不能入眠的时候,听着铁铲尖锐地重重刮擦公路的声音,痛苦的思绪萦绕在我的脑际,令我不寒而栗。
- 5、一想到小芳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父亲不寒而栗。
- 6、自从上次他被蛇咬后,现在一听到蛇字,就不寒而栗。
字义分解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hán
- 注音ㄏㄢˊ
- 笔划12
- 繁体寒
- 五笔PFJU
- 五行水
(1)(形)冷(跟‘暑’相对):~冬|~风|天~地冻|受了一点~。
(2)(形)害怕;畏惧:心~|胆~。
(3)(形)穷困:贫~|~素(旧时形容穷苦的读书人家)。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而
- 五笔DMJJ
- 五行金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与不寒而栗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