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不为
  • 【拼音】:  

    wú suǒ bù wéi

  • 【注音】:  

    ㄨˊ ㄙㄨㄛˇ ㄅㄨˋ ㄨㄟˊ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無所不為

  • 【简拼】:  

    WSBW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正音】:  

    为;不能读作“wèi”。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 【辩形】:  

    无所不为和“无恶不作”都含有什么坏事都做的意思。但无所不为偏重在形容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无恶不作”偏重在做尽了坏事。

  • 成语意思

  • 解释:

    为:做。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了。

  • 出处: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张温传》:“揆其奸心,无所不为。”

  • 语法:

    无所不为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今专务游荡,无所不为,老夫所以忧耳。(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

  • 英语:

    do all manner of evil

  • 俄语:

    не останавливаться ни перед чем

  • 其他:

    <德>vor keiner Untat zurückschrekken

  • 近义词:

    无恶不作为所欲为

  • 反义词:

    循规蹈矩安分守己

    • 1、入侵的敌人奸淫掳掠,无所不为,世界上爱和平的各界人士不无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 2、这帮匪徒,烧杀掳掠,无所不为,真是十恶不赦。
    • 3、这个歹徒无所不为,罪该万死。
    • 4、这些无所不为的土匪所到之处,都化为一片焦土。
    • 5、这个年轻人,无人拘管,恣意旷荡,斗鸡走狗,无所不为
    • 6、入侵的敌人奸淫掳掠,无所不为,世界上爱和平的各界人士无不义愤填膺,予以严斥。

    字义分解

    • 拼音wú,mó
    • 注音ㄨˊ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FQV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 拼音suǒ
    • 注音ㄙㄨㄛ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NRH
    • 五行

    [ suǒ ]

    1.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3.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

    6. 姓。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wéi,wèi
    • 注音ㄨㄟˊ,ㄨㄟˋ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YLYI
    • 五行

    wéi

    1.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3. 变成:成为。

    4. 是:十两为一斤。

    5. 治理,处理:为政。

    6. 被:为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9. 姓。

    wèi

    1.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2. 表目的:为了。为何。

    3.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4. 帮助,卫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