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正祛邪
  • 【拼音】:  

    fú zhèng qū xié

  • 【注音】:  

    ㄈㄨˊ ㄓㄥˋ ㄑㄨ ㄒ一ㄝˊ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FZQX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年代】:  

    当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祛:去除。扶持正气,去除邪气。现用来指扶持好的事物,纠正错误倾向。

  • 出处:

    傅维康《医药史话·张仲景》:“所以在治疗上就要运用扶正祛邪。”

  • 语法:

    扶正祛邪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示例:

    王朔《人莫予毒》:“我们的舆论工具正面临着一个扶正祛邪、净化社会气氛的艰巨任务。”

  • 英语:

    strengthen the body resistance to eliminate pathogenic factors

  • 近义词:

    扶正黜邪

    • 1、写新闻短评,可以表彰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或批评错误言行,扶正祛邪
    • 2、扶正祛邪,树立社会新风,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
    • 3、各拆方组中以扶正祛邪兼施的苦寒加甘温组疗效最佳。
    • 4、老中医给我开了几服扶正祛邪的药
    • 5、年轻人身上有一种在未来能够扶正祛邪的力量。
    • 6、反奢靡是扬清抑浊,反腐败是扶正祛邪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ㄈㄨ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RFWY
    • 五行

    (1)(动)用物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

    (2)(动)用物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

    (3)(动)用物支持使人物或自己不倒

    • 拼音zhèng,zhēng
    • 注音ㄓㄥˋ,ㄓㄥ
    • 笔划5
    • 繁体
    • 五笔GHD
    • 五行

    zhèng

    1. 不偏斜,与“歪”相对:正午。正中(zhōng )。正襟危坐。

    2. 合于法则的:正当(dāng)。正派。正楷。正规。正大光明。正言厉色。拨乱反正。

    3. 合于道理的:正道。正确。正义。正气。

    4. 恰好:正好。正中(zhōng )下怀。

    5. 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正在开会。

    6. 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正面。正本。

    7. 纯,不杂:正色。正宗。正统。纯正。

    8. 改去偏差或错误:正骨。正误。正音。正本清源。

    9. 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正方形。

    10. 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正电。

    11. 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正数(shù)。

    12. 姓。

    zhēng

    1. 〔正月〕农历一年的第一个月。简称“正”,如“新正”。

    • 拼音
    • 注音ㄑㄩ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PYFC
    • 五行

    (动)祛除:~暑|~疑|~痰|~痰剂。

    • 拼音xié,yé
    • 注音ㄒㄧㄝˊ,ㄧㄚˊ,ㄧㄝˊ,ㄧㄩˊ,ㄒㄩ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AHTB

    xié

    1.  不正当,不正派:邪恶(è)。邪念。邪说。

    2.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邪。风邪。

    3.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邪。

    4.  妖异怪诞:邪魔。邪术。

    5.  古同“斜”。

    1.  古同“耶”,疑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