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挥而就
  • 【拼音】:  

    yī huī ér jiù

  • 【注音】:  

    一 ㄏㄨㄟ ㄦˊ ㄐ一ㄡˋ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一揮而就

  • 【简拼】:  

    YHEJ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正音】:  

    一;不能读作“yì”。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辩形】:  

    一挥而就和“一气呵成”;都有“不停歇地迅速完成”的意思;常用于写作、绘画。不同在于:①一挥而就的“挥”专指“挥笔”;仅用于写字、作文、画画。还可以用于写个别字。②“一气呵成”的使用范围较广;除了写作、画画、还可以用于其他工作;并可比喻文章写得气势畅达、首尾贯通。但不能用于写个别字。③一挥而就多含褒义;只在表示动笔草率时含贬义;“一气呵成”是褒义的。

  • 成语意思

  • 解释:

    就:成。笔一挥就写(画)成了。

  • 出处:

    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 语法:

    一挥而就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示例:

    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 英语:

    take up one's brush and dash off

  • 俄语:

    раз-два и готово<одним духом>

  • 近义词:

    一气呵成一蹴而就轻而易举

  • 反义词:

    一笔勾销一笔抹煞千锤百炼

    • 1、只见他握笔在手,文武双全,一篇题词一挥而就
    • 2、写几个字有何困难?待我一挥而就
    • 3、他想都不想,一挥而就,一匹马跃然纸上。
    • 4、他文思敏捷,写文章往往是一挥而就
    • 5、他拿起笔,蘸饱了墨,一首七律,一挥而就
    • 6、成功的论文无法一挥而就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
    • 笔划1
    • 繁体
    • 五笔GGLL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huī
    • 注音ㄏㄨㄟ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RPLH
    • 五行

    (1)(动)挥舞;摇动:~戈|~手。

    (2)(动)用手把泪或汗珠儿等抹掉:~泪|~汗如雨。

    (3)(动)指挥(军队):指~。

    (4)(动)散出;散:~金如土。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MJJ
    • 五行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jiù
    • 注音ㄐㄧㄡ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YIDN
    • 五行

    [ jiù ]

    1. 凑近,靠近:避难就易。就着灯看书。

    2. 到,从事,开始进入:就位。就业。就寝。就任。就绪。就医。高就。

    3. 依照现有情况或趁着当前的便利,顺便:就近。就便。就事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