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ng shēng hè lì
ㄈㄥ ㄕㄥ ㄏㄜˋ ㄌ一ˋ
常用成语
風聲鶴唳
FSHL
联合式成语
唳;不能读作“lèi”。
古代成语
贬义成语
风声鹤唳和“草木皆兵”都可形容内心恐惧;疑神疑鬼。常可通用或连用。但当强调一听到声音就惊恐万状时;用风声鹤唳;当强调看到草木就恐惧万分时;宜用“草木皆兵”。
成语意思
解释: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出处:
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
语法:
风声鹤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战争等。
示例:
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风声鹤唳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郁达夫《出奔》
英语:
apprehend danger in every sound
俄语:
Пуганая ворóна кустá боится
其他:
<德>leicht aus der Fassung geraten<überall Gefahren wittern>
近义词:
反义词:
- 1、夜里的袭扰战让鬼子随处感到风声鹤唳,吓破了胆,饱受着煎熬。
- 2、接着到鸡鸣狗盗的鸟园欣赏风声鹤唳哀鸿遍野的大自然美妙音乐。后来爸爸口沫横飞地为我们指鹿为马时,吹来一阵凉风,让人毛骨悚然不寒而栗,妈妈连忙为爸爸黄袍加身,也叮嘱我们要节哀顺便。
- 3、敌军将领告诉士兵,不要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哪怕正的有危险,也要撑得住气。
- 4、战争中逃难的人们随处感到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根本静不下心来休息。
- 5、这一路奔逃下来,风声鹤唳,人人惊惶。
- 6、在我军围追堵截下,这群匪徒如今已是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惶惶不可终日了。
字义分解
- 拼音fēng
- 注音ㄈㄥ,ㄈㄥˇ
- 笔划4
- 繁体風
- 五笔MQI
- 五行水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风向。风速。风级。风险。风波(喻纠纷或乱子)。风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风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风潮。风靡一时。风驰电掣。
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风气。风习。风物(某地特有的景物)。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4. 消息,传闻:风传(
)(传闻)。闻风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风景。风度。风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风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风致。风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风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风风”,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6. 指民歌、歌谣:国风(《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风。
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风瘫。风湿。
8. 姓。
- 拼音shēng
- 注音ㄕㄥ
- 笔划7
- 繁体聲
- 五笔FNR
- 五行金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 拼音hè
- 注音ㄏㄜˋ
- 笔划15
- 繁体鶴
- 五笔PWYG
- 五行水
(名)鸟类的一属;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海岸捕食鱼和昆虫。常见的有白鹤、灰鹤等。
与风声鹤唳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