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水叠桥
  • 【拼音】:  

    yù shuǐ dié qiáo

  • 【注音】:  

    ㄩˋ ㄕㄨㄟˇ ㄉ一ㄝˊ ㄑ一ㄠˊ

  •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遇水曡橋

  • 【简拼】:  

    YSDQ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 出处:

    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也不用排军校,你端的逢山开道,遇水叠桥。”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老施主见得最是,但我还有三个小徒,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护贫僧,方得到此。”

  • 语法:

    遇水叠桥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等。

  • 示例:

    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 近义词:

    遇水架桥

    • 1、逢山开路,遇水叠桥,披坚执锐,临难不顾,身先士卒,赏必行,罚必信,是为先锋!
    • 2、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 3、大军一路向北行去,逢山开路,遇水叠桥,穿郡过城,直奔东胡而来,只不过大军虽然行进速度极快,但是由于人数众多,尽管紧赶慢赶,也走了六七日。 
    • 4、汝为先锋,理合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专一修理桥梁道路,以便行军。
    • 5、常遇春听令,命你帅先锋营一万大军前面开路!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 6、我有三个徒弟,善能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贫僧到此。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ㄩˋ
    • 笔划12
    • 繁体
    • 五笔JMHP
    • 五行

    (1)(动)相逢;遭遇:相~|~雨|~险。

    (2)(动)对待;款待:待~|优~。

    (3)(名)机会:机~|际~。

    (4)(Yù)姓。

    • 拼音shuǐ
    • 注音ㄕㄨㄟ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IIII

    (1)(名)水。

    (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3)河流:汉~。

    (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

    (5)(~儿)稀的汁:药~。

    (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

    (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

    (8)姓。

    • 拼音dié
    • 注音ㄉㄧㄝˊ
    • 笔划13
    • 繁体
    • 五笔CCCG
    • 五行

    (1)(动)一层加上一层;重复:重~。

    (2)(动)折叠(衣被、纸张等):~被。

    • 拼音qiáo
    • 注音ㄑㄧㄠ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STDJ
    • 五行

    (1)(名)桥梁

    (2)(名):~洞|~墩|~拱|~孔|~栏|~身|~头|~桩|~搭|吊~|拱~|架~|木~|脑~|鹊~|天~|栈~|独木~|过河拆~。

    (3)(名)(Qiáo)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