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ì tǐ bù qín
ㄙˋ ㄊ一ˇ ㄅㄨˋ ㄑ一ㄣˊ
常用成语
四軆不勤
STBQ
主谓式成语
不;不能读作“bú”。
古代成语
贬义成语
体;不能写作“休”。
成语意思
- 1、农村干部如果四体不勤,五谷不分,那后果可就严重了。
- 2、新时期的学校,培养的学生不应是四体不勤,而应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人。
- 3、我们新一代的青年绝不能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
- 4、敌视现实,虚构远方;东张西望,一无所长。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文不能测字,武不能防身。借酒消愁,不太能喝;蛊惑他人,麻醉内心。浇上汽油,舒展眉头;纵火的青年,迫近的时间。万能青年旅店。
- 5、但李世民左右看不习惯,若不是自己眼神中那一点星芒神韵,整张脸都透出一股阴柔与病态,一眼看去就是一个四体不勤的膏粱子弟。
- 6、她,一无才貌,二没气质,三无节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人不喜,七。
字义分解
- 拼音sì
- 注音ㄙˋ
- 笔划5
- 繁体四
- 五笔LHNG
- 五行金
(1)数目;三加一后所得。(名)
(2)数目:~个|~位。
(3)姓。
(4)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
- 拼音tǐ,tī
- 注音ㄊㄧˇ,ㄊㄧ
- 笔划7
- 繁体體
- 五笔WSGG
- 五行火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tī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 拼音bù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不
- 五笔GII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与四体不勤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