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ú suǒ shì shì
ㄨˊ ㄙㄨㄛˇ ㄕˋ ㄕˋ
常用成语
無所事事
WSSS
动宾式成语
所;不能读作“shuǒ”。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无所事事和“无所作为”都含有不做事情;没有成绩的意思。无所事事指没做任何事情;“无所作为”指没做出大的、有意义的事情或成绩来。
成语意思
解释:
无:没有;事事:从事某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出处:
明 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
语法:
无所事事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
上承总统指挥,下受委员成议,镇(整)日间无所事事,反象似赘瘤一般。(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回)
英语:
have no occupation
俄语:
ничем не заниматься<сидеть без дела>
日语:
なにも仕事をしない
其他:
<德>müβiggehen<法>flǎnerie<意>far niente
近义词:
反义词:
- 1、你与其无所事事,还不如到再就业中心找份作先干着。
- 2、他初中毕业后,既不作,也不继续读书,终日无所事事,饱食终日。
- 3、他整日无所事事,除了吃睡,什么正事也不干。
- 4、爷爷退休了,也并不在家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 5、暑假不知妥善安排,终究是无所事事就过去了。
- 6、我不打算在林敦去世后使她养尊处优无所事事。
字义分解
- 拼音wú,mó
- 注音ㄨˊ
- 笔划4
- 繁体無
- 五笔FQV
wú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mó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 拼音suǒ
- 注音ㄙㄨㄛˇ
- 笔划8
- 繁体所
- 五笔RNRH
- 五行金
1. 处,地方:住所。哨所。场所。处所。
2. 机关或其他办事的地方的名称:研究所。派出所。
3. 量词,指房屋:一所四合院。
4. 用在动词前,代表接受动作的事物:所部(所率领的部队)。所谓(a.所说的;b.某些人所说的,含不承认意)。无所谓(不关紧要,不关心)。所有。各尽所能。所向无敌。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5. 用在动词前,与前面的“为”或“被”字相应,表示被动的意思:为人所敬。
6. 姓。
与无所事事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