铤而走险
  • 【拼音】:  

    tǐng ér zǒu xiǎn

  • 【注音】:  

    ㄊ一ㄥˇ ㄦˊ ㄗㄡˇ ㄒ一ㄢˇ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鋌而走險

  • 【简拼】:  

    TEZX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正音】:  

    而;不能读作“ěr”。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辩形】:  

    铤而走险与“逼上梁山”区别在于:铤而走险偏重于“走险”;指冒险行为;行为可以是好的;也可是坏的;“逼上梁山”偏重于“逼”;指被迫反抗采取的一种正义的行为。

  • 成语意思

  • 解释: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为。铤:快跑的样子;走险:奔赴险地。

  • 出处:

    《左传 文公十七年》:“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

  • 语法:

    铤而走险偏正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 示例:

    碰了荒年,也少不了这班人,不然,闹出那铤而走险的,更是不得了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五回

  • 英语:

    take a risk

  • 俄语:

    лезть на рожон<рисковáть>

  • 日语:

    やむをえず一(いち)か八(ばち)かの行動(こうどう)に出(で)る

  • 其他:

    <法>affronter hardiment le péril

  • 近义词:

    见义勇为孤注一掷迫不得已逼上梁山官逼民反揭竿而起

  • 反义词:

    畏缩不前

    • 1、帅子为了回城,决定铤而走险,演一出贼喊捉贼的戏。
    • 2、那些绝望的政府更加铤而走险
    • 3、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大胆起来。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被绞首的危险
    • 4、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他决定铤而走险,要在股票市场上捞一把。
    • 5、为防止绑匪铤而走险撕票,警方决定立即攻坚救人。
    • 6、为防止凶犯铤而走险杀害人质,公安人员决定立即采取行动。

    字义分解

    • 拼音tǐng,dìng
    • 注音ㄊㄧㄥˇ,ㄉㄧㄥˋ
    • 笔划11
    • 繁体
    • 五笔QTFP
    • 五行

    tǐng

    1. 快走的样子:铤而走险。

    dìng

    1. 古代称未经冶铸的铜铁。

    2. 箭头装入箭干的部分。

    3. 古同“锭”,专门铸成的各种形态的金银块,用以货币流通。

    • 拼音ér
    • 注音ㄦˊ
    • 笔划6
    • 繁体
    • 五笔DMJJ
    • 五行

    1.  古同“”,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 拼音zǒu
    • 注音ㄗㄡˇ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FHU
    • 五行

    (1)(动)跑

    (2)(动)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3)(动)移动:挪动:挪动

    (4)(动)离开;去:车刚~|把土抬~。

    (5)(动)(亲友之间)来往:~娘家|~亲戚。

    (6)(动)通过;由:~这个门出去。

    (7)(动)漏出;泄露:~风|~漏|~气。

    (8)(动)改变或失去原样:~味|~样|~色|~眼。

    • 拼音xiǎn
    • 注音ㄒㄧㄢ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BWGI
    • 五行

    (1)(形)地势不平坦;险恶不容易通过的地方:天~|~要|~峰。

    (2)(形)遭到不幸或发生灾难的可能:~象|~境|~工|~情。

    (3)(形)狠毒:阴~。

    (4)(形)险些:~遭不幸|~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