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之需
  • 【拼音】:  

    bù shí zhī xū

  • 【注音】:  

    ㄅㄨˋ ㄕˊ ㄓ ㄒㄨ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不時之需

  • 【简拼】:  

    BSZX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正音】:  

    时;不能读作“shì”。

  • 【年代】:  

    近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辩形】:  

    时;不能写作“是”。

  • 成语意思

  • 解释:

    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

  • 出处: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 语法:

    不时之需偏正式;作宾语;表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

  • 示例:

    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 英语:

    untimely needs

  • 其他:

    <德>für spǎteren Bedarf

  • 近义词:

    不时之须

  • 反义词:

    一定之规

    • 1、他不吸烟,家里放着香烟是为了款待客人,以备不时之需
    • 2、夏天出门最带把雨伞,以备不时之需
    • 3、要有充分的商品储备,以应不时之需,这样,人心才会安定。
    • 4、我不想把这些额外收入花掉,我打算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 5、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 6、先养兵蓄锐,亦应不时之需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ㄅㄨˋ,ㄈㄡˇ
    • 笔划4
    • 繁体
    • 五笔GII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 拼音shí
    • 注音ㄕˊ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JFY
    • 五行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

    2.时代;时候:古~。唐~。战~。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

    5.季节:四~如春。

    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

    7.时俗;时尚:入~。

    8.副词。时常:~~。~有错误。

    9.有时候:~阴~晴。

    10.时机:不误农~。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
    • 注音ㄒㄩ
    • 笔划14
    • 繁体
    • 五笔FDMJ
    • 五行

    (1)(动)需要:~求。

    (2)(名)需用的东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