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鳞一爪
yī lín yī zhǎo
一 ㄌ一ㄣˊ 一 ㄓㄠˇ
常用成语
一鱗一爪
YLYZ
联合式成语
古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原指龙在云中,东露一鳞,西露半爪,看不到它的全貌。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出处:
唐·高仲武《中兴闲气集·苏涣》:“三年中作变律诗九首,上广州李帅,其文意长于讽刺,亦有陈拾遗一鳞半甲。”
语法:
一鳞一爪作宾语、定语;指残缺不全。
示例:
批评陶诗,用的正是现在的语言,一鳞一爪,虽然不是全韵,表现着陶诗给予现代的我们的影像。(朱自清《日常生活的诗》)
近义词:
- 1、不管是一鳞一爪,不管是新与旧,读着这样的文章,会使我们永远做一个中国人——一个正直的中国人。
- 2、对于历史人物,我们不能仅根据一鳞一爪便妄加评说。
- 3、董鼎山和黄宗英的副刊小品,是智者对流行世情的从容点评,每篇只有一鳞一爪,但过来人的一颦一笑,睿智与机智俱在其中,貌似平淡却不乏味。
- 4、“除引征《史记》、《战国策》等记载秦史较多的史籍外,凡后代正史政书、方志、类书、稗官野史等记有秦事者,虽一鳞一爪,亦采录无遗。
- 5、因此在抗战期间内每个人生活中的一鳞一爪,作上的一痕一迹,意识上的一思一感,都觉得特别有较深远的意义,格外值得回味与珍视。
字义分解
- 拼音yī
- 注音ㄧ
- 笔划1
- 繁体一
- 五笔GGLL
-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 拼音lín
- 注音ㄌㄧㄣˊ
- 笔划20
- 繁体鱗
- 五笔QGOH
- 五行火
(1)(名)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
(2)(形)像鱼鳞的:~茎。
与一鳞一爪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