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
  • 【拼音】:  

    shǐ zuò yǒng zhě

  • 【注音】:  

    ㄕˇ ㄗㄨㄛˋ ㄩㄥˇ ㄓㄜˇ

  •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简拼】:  

    SZYZ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 出处:

    先秦 孟轲《(hao86.com好工具)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语法:

    始作俑者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 示例:

    北镇抚司狱廷杖立枷诸制,此秦法所未有,始作俑者,罪可胜道哉!(清 张潮《虞初新志 姜贞毅先生传》)

  • 英语:

    be who first introduced the practice of burying wooden image with dead

  • 俄语:

    первый зачинщик

  • 日语:

    悪い気風(きふう)をひらいた者

  • 近义词:

    罪魁祸首

    • 1、我们不是历史的始作俑者,而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人。
    • 2、为收到杀鸡儆猴的效果,老师处罚犯规的始作俑者
    • 3、他最先发表文章鼓吹崇洋媚外,真可以说是始作俑者
    • 4、都是你这个始作俑者,害大家都受到牵连。
    • 5、大家都知道,老王就是我们厂行贿的始作俑者
    • 6、他们已学会把这些思想完全送还给始作俑者

    字义分解

    • 拼音shǐ
    • 注音ㄕ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VCKG
    • 五行

    (1)(名)最初;起头;开始:~祖|从~至终。

    (2)〈书〉跟“才”相同:不断学习~能进步。

    • 拼音zuò,zuō
    • 注音ㄗㄨㄛˋ
    • 笔划7
    • 繁体
    • 五笔WTHF
    • 五行

    zuò

    1.劳动;劳作:精耕细~。~息制度。

    2.起:振~。枪声大~。

    3.写作;作品:著~。佳~。

    4.假装:~态。装模~样。

    5.当作;作为:过期~废。

    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斗争。自~自受。

    7.同“做”。

    zuō

    作坊:小器~。

    • 拼音yǒng
    • 注音ㄩㄥˇ
    • 笔划9
    • 繁体
    • 五笔WCEH
    • 五行

    (名)古代殉葬的偶像;一般为木制或陶制:男~|女~|陶~|始作~者。

    • 拼音zhě
    • 注音ㄓㄜ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FTJF
    • 五行

    (1)(助)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后面;或带有形容词或动词的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黄须~|卖柑~|符合标准~。

    (2)(助)用在某某工作、某某主义后面;表示从事某项工作或信仰某个主义的人:文艺工作~|共产主义~。

    (3)(助)〈书〉用在“二、三、数”等数词后面;指上文所说的几件事物:二~必居其一|两~缺一不可。

    (4)(助)〈书〉用在词、词组、分句后面表示停顿:风~;空气流动而成。

    (5)(助)用在句尾表示命令语气(多见于早期白话):路上小心在意~!

    (6)(代)同“”(多见于早期白话):~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