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狼之势
  • 【拼音】:  

    hǔ láng zhī shì

  • 【注音】:  

    ㄏㄨˇ ㄌㄤˊ ㄓ ㄕˋ

  •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 【字数】:  

    四字成语

  • 【繁体】:  

    虎狼之勢

  • 【简拼】:  

    HLZS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 成语意思

  • 解释:

    形容极凶猛的声势。

  • 出处:

    《淮南子 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势而吞诸侯。”

  • 语法:

    虎狼之势作宾语;用于局势。

    • 1、如同虎狼之势,必定拿下寿春!只不过时日的问题。
    • 2、一股股强大的灵力充斥周身,带着虎狼之势,开始向着第四个气穴冲击而去。
    • 3、叶晖挥了挥充满肌肉的手臂,那魁梧的身躯很明显拥有虎狼之势,看上去就颇为吓人。
    • 4、一瞬间内,白子酱已经开始了前冲,以虎狼之势猛的扑了上来。
    • 5、大秦帝国崛起于六千年前,以气吞虎狼之势称霸整个大陆。
    • 6、司令,我等虎狼之势,何惧赵军!有我与常师长两个师的铁骑,赵国无军敢与我争锋。

    字义分解

    • 拼音
    • 注音ㄏㄨˇ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HAMV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 古同“”,威吓。

    4. 古同“”,琥珀。

    • 拼音láng
    • 注音ㄌㄤˊ
    • 笔划10
    • 繁体
    • 五笔QTYE
    • 五行

    (名)哺乳动物;形状和狗相似;昼伏夜出;性情残忍而贪婪;伤害人畜;对畜牧业有害处。

    • 拼音zhī
    • 注音
    • 笔划3
    • 繁体
    • 五笔PPPP
    • 五行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 拼音shì
    • 注音ㄕˋ
    • 笔划8
    • 繁体
    • 五笔RVYL
    • 五行

    (1)(名)势力:权~。

    (2)(名)一切事物表现出来的趋向:~如破竹。

    (3)(名)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地~。

    (4)(名)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趋~|局~。

    (5)(名)姿态:手~。

    (6)(名)雄性生殖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