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ǐ tǐ miàn miàn
ㄊ一ˇ ㄊ一ˇ ㄇ一ㄢˋ ㄇ一ㄢˋ
常用成语
TTMM
联合式成语
近代成语
中性成语
成语意思
解释:
指人光彩荣耀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2回:“看来这件事可以做得体体面面,把老人家送回家去。”
语法:
体体面面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示例: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在那么困难的年月里,都咬着牙办得有声有响,体体面面。”
- 1、张总管,你将张虎安葬吧,一切花费,都由我秦家负责,一定要弄的体体面面。
- 2、我原以为今天是我的死期,本不甘心就这样上路,所以特地翻出唯一一套像样的衣裳穿上,也在黄泉路上走得体体面面,免得被同行者笑话。
- 3、你看人家老边家的孩子,现在干的多,体体面面、忙忙碌碌。
- 4、一番话说的体体面面,非常完美,又说得众人心里舒畅,一个个马上就接受了这个事实。
- 5、小明也很开心,不用再饿着肚子和穿满是补丁的衣服,终于可以体体面面地出现在他喜欢的姑娘面前了。体体面面造句。
- 6、他将她凌乱的衣服理,去,也要体体面面的去。
字义分解
- 拼音tǐ,tī
- 注音ㄊㄧˇ,ㄊㄧ
- 笔划7
- 繁体體
- 五笔WSGG
- 五行火
tǐ
1. 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2. 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
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
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
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6. 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
7. 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
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tī1. 〔体己〕①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②亲近的,如“体体话”,亦作“梯己”。
- 拼音miàn
- 注音ㄇㄧㄢˋ
- 笔划9
- 繁体麵
- 五笔DMJD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与体体面面相关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