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
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译文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

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春天到来的时候,这满塘的水就绿了,但水上的石桥和水边的红塔旧色依然。 在每年送朋友上路的横塘里,蒙蒙细雨中,即将远行的画船栓在岸边的垂杨柳上。

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注解

1
南浦:泛指送别之处。
2
一川:是为一片,遍地。
3
石桥:指枫桥。在横塘之北。
4
朱塔:红色的宝塔。这里指寒山寺的塔。
5
系:拴着。
6
画船:油漆彩绘之船。

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背景

此诗出自《石湖居士诗集》。《石湖居士诗集》是从《石湖大全集》(已佚)中抽出的作品,现有明弘治活字本,清康熙年间顾嗣立校刻本,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三卷,有光绪年间广雅书局刻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校刊本《范石湖集》,将其诗集和词集合刊,后附沈钦韩集注。

横塘·南浦春来绿一川赏析

这首送别的小诗,写得很别致。横塘在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所以诗中所写,句句与水相关。

前两句“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写横塘的景色。春天来到,送别之处,一川绿水,枫桥与寒山寺塔,呈现眼前。用“南浦”二字,已暗藏送客,而“依然”二字,说明自己不是初到横塘,而是常常到这里来,为下文“年年送客”作引子。同时,石桥、朱塔,就在诗中不单是作为景色的点缀,同样是离别的见证物。“垂杨”即柳树,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习惯,依依杨柳,在雨中摇曳着枝条,仿佛在挽留行人,又为送别增添了三分惆怅;“系画船”是写船等着人走,写系,实在又带着催,又为送别加深了三分愁苦。

后两句“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是离别之情,在年年送客的横塘,今又有一条将要离去的画船,在蒙蒙细雨中拴在杨柳上,垂柳轻舟、雨中送客、依依惜别之情更使人伤怀。句句连环,被末句带有深刻情感的景语一束,诗便全都活了起来。

全诗以抒情之笔写景,通过环境景物描写,烘托离别之情,情景交融,深情缠绵,回味无穷。这首送别的小诗,写得很别致。诗题“横塘”就是送别的地方。横塘在苏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所以诗中所写,句句与水相关。

作者简介

范成大
范成大 宋代诗人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元日至人日,未有不阴时。
新年叶气,无处人物不熙熙。
万岁声从天下,一札恩随春到,光物动天鸡。
寿域偏寰海,直过雪山西。
忆曾预,宣玉册,捧金卮。
如今万里,魂梦空绕五云飞。
想见大庭宫馆,重起三山楼观,双指赭黄衣。
此会古无有,何止古来稀。
万里筹边处,形胜压坤维。
恍然旧观重见,鸳瓦拂参旗。
夜夜东山衔月,日日西山横雪,白羽弄空晖。
人语半霄碧,惊倒路傍儿。
分弓了,看剑罢,倚阑时。
苍茫平楚无际,千古锁烟霏。
野旷岷嶓江动,天阔崤函云拥,太白暝中低。
老矣汉都护,却望玉关归。
楼阴缺,栏干影卧东厢月。
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罗帏黯淡灯花结。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