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识·结束分朋相间错
缘识·结束分朋相间错
结束分朋相间错,立在殿庭还不弱。
锦绣为袍供奉仪,流星电转争挥霍。
文里乌巾皆一样,三春景色花荡颺。
承平此事比应难,盛世欢娱情好尚。
添兴况,堪可爱,香尘坠里无妨碍。
月杖怀挟击云门,引聚风光何意态。
令人骇目潜窥睹,杂剧教坊罗袂举。
銮铃珂佩白玉鞍,恣纵奔驰汗如雨。
笑中语,審听旨,速排丝竹调宫徵。
高高树影柳疏阴,头筹先得称心喜。
画鼓红旗双对凤,笛发龙吟能送断。
年少来来善乘骑,因依所习且随众。

作者简介

赵光义
赵光义 诗人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即位后使用政治压力,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两次攻辽,企图收复燕云十六州,都遭到失败,从此对辽采取守势。并且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位期间,改变唐末以来重武轻文陋习。赵光义在位共21年,至道三年(997年),赵光义去世,庙号太宗,谥号至仁应道神功圣德文武睿烈大明广孝皇帝,葬永熙陵。
从小莫颠謏,长大始成人。
经史须勤学,然可待尊亲。
勿谈他已短,但秪自脩身。
所作行慈善,见者生钦羡。
好事審还听,憎爱去贪恋。
我即说分明,试逸绝骄矜。
孺子受天廕,不织不蚕耕。
愿尔多聪悟,孝顺於君父。
逆耳必从之,少欲减嗔怒。
谨守作童儿,缘是正禺痴。
重贵在心知,认取世间为。
勤恤忧劳,夙夜匪怠。
政教犹豫,从诫中外。
三皇致理,百姓为心。
不严而肃,自古从今。
刑赏不忒,后代为箴。
求已之短,利害知深。
就人所欲,良吏不酷。
绳直於木,政无反覆。
旰食宵衣,无是无非。
若言笔法穷绝艺,书一字,至百字,八法从前亦非细。
分间布白要審详,浓淡均匀看可戏。
一则一,二则二,消息踪由无纵恣。
纸为阵,笔为矟,将军须是有谋略。
墨要乾研清神思,点画临时要廓落。
形势奇状似龙蛇,平头大小宜斟酌。
曲须曲,直须直,意气方刚须雅饰。
闲暇规矩有指归,圆转楷模堪法则。
堪法则,有迟速,相钩相连光熠目。
古隸参杂故不拘,颠草纵横似花蔟。
偃仰莫把笔锋挫,先须顺{左走右歷}回收左。
经心健硬晓浮沈,铿锵启发勿怠堕。
研穷体象貌亦同,博学精微先贤播。
化阴阳,势出矣,藏头护尾深有理。
禀乎人性是常情,递相映带可行止。
迟涩飞动似玲珑,慢引急牵如流水。
上捺下挑猛如虎,蜂腰鹤膝不堪睹。
壮士屈臂凤皇飞,张弓发箭胜於弩。
提撕秘思不可传,常存形影勿孤露。
勿孤露,谁别辨,羲之平稳积压深浅。
自然观察往还来,斗回角立能驱遣。
痾瘵缠身,溺水这禽。
长似死蛇,短似暇蟆。
古人最慎,愚蒙大忌,名为不嘉。
元正享从此日,万物咸新利贞吉。
送旧迎春一夜来,三元为首众情得。
万彙潜臻俱是泰,玄化昭彰天作盖。
气和玉烛调阴阳,磨砻整顿智有代。
智有代,歌刑政,王道恢张千官盛。
任土陈仪四远来,衣佩锵锵言不尽。
拱极之心文与武,乾坤澄滤焕今古。
丹凤来仪见九重,我朝丕运还难遇。
感通玄贶时无比,五谷精华从兹始。
五色高吞日月明,百川尽归朝宗水。
露含千滴沥,幻化杳无迹。
心重一时间,寸阴堪可惜。
明根生惠性,德行多饶益。
掌握骊龙珠,纵横不改易。
浮生在眼前,海变黄沙碛。
万里似闲云,天高难障隔。
春来又复秋,正自销邪僻。
慾界共知深,恒河岂荡涤。
虚空有路歧,人迷慵去觅。
影里架金梯,坚持须是一。
愚痴恍惚中,返朴归淳质。
毁誉谩劳烦,终身还不吉。
河水注东流,自然无漂溢。
上下六尊卑,端恭何得失。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