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岁·欲知垂尽岁
守岁·欲知垂尽岁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守岁·欲知垂尽岁译文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守岁·欲知垂尽岁注解

1
垂尽:快要结束。
2
壑:山谷。
3
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4
强:勉强。
5
哗:一作“喧”。
6
挝: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7
灯烬:灯花。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8
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9
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守岁·欲知垂尽岁赏析

《守岁》,十六句,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六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这里用生动的比喻说明守岁无益,从反面入题,跟前两首有所不同。这个比喻不但形象生动,而见辰龙巳蛇,以蛇比岁,不是泛泛设喻。这六句的前四句写岁已将近,后二句写虽欲尽力挽回,但徒劳无益。“系其尾”字面虽然用《晋书·贾后传》“系狗当系颈,今反系其尾”的话,但在行文中完全以“赴壑蛇”为喻:到了除夕,已经是末梢了,倒拔蛇已不大可能,何况只抓蛇尾巴梢,哪里能系得住呢?以这样六句开头,好像说这个风俗无道理。要写守岁,先写守不住,不必守,这是欲擒故纵,使文字多波澜的手法。

中间六句是第二个层次:“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谌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这个层次写守岁的情景。一个“强”字写出儿童过除夕的特点:明明想打磕睡,却还要勉强欢闹。这两句仍然是作者回味故乡的风俗,而不是他在凤翔时的情景。这一年苏轼才二十六岁(虚龄二十七岁),膝下只有一子苏迈,虚龄五岁,不可能有这两句所写的场景。“晨鸡”二句将守岁时的心理状态写得细腻入微,“坐久”两句将守岁时的情景写得很逼真。这两句主要是针对大人守岁所说的。纪昀很欣赏这十个字,说是“真景”。实际上这是人人守岁都有过的感受,他能不费力地写出来,增添不少亲切感。

最后四句是第三个层次:“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个层次与开头第一个层次的欲擒故纵相对照,表明守岁有理,应该爱惜将逝的时光。正面交代应该守岁到除夕尽头。结尾两句化用白居易“犹有夸张少年处”,意在勉励苏辙。苏辙在京师侍奉父亲,苏轼希望两地守岁,共惜年华。这个结句含有积极奋发的意味,是点睛之笔,使全诗精神陡然振起。

苏轼的《守岁》,诗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励自己惜时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蜕皮喻时间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终抓紧时间做事,免得时间过半,虽勤也难补于事。努力应从今日始,不要让志向抱负付诸东流。

作者简介

苏轼
苏轼 宋代诗人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如风雨卷春归,收拾余香还畀昊。
倦枕厌长夜,小窗终未明。
孤村一犬吠,残月几人行。
衰鬓久已白,旅怀空自清。
荒园有络纬,虚织竟何成。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大士何曾有生死,小儒底处觅穷通。
偶留一吷千山上,散作人间万窍风。
臣闻行夏之时,正莫加于人统;采周之旧,王方在於镐京。
惟吉月之布和,休庶工而未作。
使华远集,邻好交修。
萃簪笏於九门,来车书於门里。
将兴嗣岁,以乐太平。
恭惟皇帝陛下,躬履至仁,诞膺眷命。
法天地四时之运,民日用而不知;传祖宗六圣之心,我无为而自化。
九德咸事,三年有成。
始御八音之和,以临元日之会。
人神相庆,夷夏来同。
臣等忝与贱工,得亲壮观。
知舆情之愿颂,顾盛德之难形。
不度荒芜,敢进口号。
九霄清跸一声雷,万物欣荣意已开。
晓日自随天仗出,春风不待斗杓回。
行看菖叶催耕籍,共喜椒花映寿杯。
欲识太平全盛事,振振鵷鹭满云台。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