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作·群阴侮阴德
雨中作·群阴侮阴德
群阴侮阴德,雨阵春嘈嘈。
白晓惨成夜,瓦口生飞涛。
凝云列{左韦右肖},冷气攒衣刀。
径闹有松竹,庭卧唯蓬蒿,花淫得罪陨,莺辩知时逃。
隰苗出水短,木菌随日高。
微吟雅於乐,快饮甘如膏。
朱{左日右羲}待未见,天盖空牢牢。

作者简介

李觏
李觏 宋代诗人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蝦蟆尔奚为,閤閤搅入耳。
在官不为官,在私无私事。
徒将一寸口,日夜相鸣吠。
岂能劖语言,且欲譟梦寐。
何者孔稚珪,爱之如鼓吹。
谁论正与淫,各自有知已。
俗人无心胸,贵伪不贵诚。
口吻当文学,奔走成名声。
之子出蒿莱,行洁业且精。
中美未外发,朴质亡华英。
持此向文众,讵免笑与憎。
况复觅薦举,路险岂易行。
所愿天命泰,因之主者明。
牙絃一鼓时,钟子耳必倾。
大邑曰南城,唯君治道行。
何曾设鉤距,到底是聪明。
鼎在神奸伏,鹰来鸟雀惊。
诈穷多自笑,刑重亦知平。
府史知廉士,农桑学颂声。
在官嗟不久,丕绩已垂成。
岭路当过庾,州图喜得英。
还人天与幸,弊俗日将清。
游刃非无地,抟风别有程。
上心应寤寐,彝器待书名。
人生何中贵,贵在天资秀。
譬如沙石间,金玉岂常有。
有才不善用,多为淫邪诱。
嗟哉栋梁材,往往厄樵手。
章子吾不识,美在众人口。
如何材艺多,四十无所守。
所守者何为,非贵亦非富。
古今圣与贤,历历垂星斗。
景行苟有成,进退无一缪。
不能功夫下,尚可名身后。
百年随飘风,白发勇未斗。
良时且不反,饮恨唯尸柩。
无谓学已足,大海难掬潄。
无谓过可文,希珍尚磨垢。
智者当自知,既往诚何咎。
西子蒙不洁,见者掩鼻走。
恶人幸斋戒,上帝必孚佑。
相如窃妻逃。
犊鼻从沽酒。
一朝赋上林,在汉为称首。
努力念前哲,吾方非子诟。
释子相延暂解冠,一宵清话到更兰。
漆盘香烬死蚯蚓,纸瓦雨声鸣弹丸。
往事莫将闲口笑,劳生谁在定中看。
明朝颒面还归去,衣旧涂泥溅马鞍。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