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话堂诗·释子相延暂解冠
清话堂诗·释子相延暂解冠
释子相延暂解冠,一宵清话到更兰。
漆盘香烬死蚯蚓,纸瓦雨声鸣弹丸。
往事莫将闲口笑,劳生谁在定中看。
明朝颒面还归去,衣旧涂泥溅马鞍。

作者简介

李觏
李觏 宋代诗人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孔门有高弟,曾子以孝著。
求诸圣人言,尚曰参也鲁。
才敏谁不愿,顾恐难荷负。
苟无德将之,何益於父母。
昔如吴起者,善兵亚孙武。
齿臂游诸侯,亲丧哀不举。
杨彪有子脩,器能颇可取。
一旦以罪诛,舐犊秆虚语。
吾生本薄祜,略无兄弟助。
及汝又一身,不绝如线缕。
祖母唯汝爱,无异所生乳。
宁止吒祭祀,亦欲兴门户。
伎俩勿求名,适时乃有补。
计虑勿尚巧,合义乃可处。
持重尚寡过,摧刚庶无惧。
内以保家族,外以扬名誉,高山在所仰,今人岂殊古。
参鲁为汝名,其字曰孝孺。
吾家有鸡母,乘春数子生。
生来逾六旬,互觉羽翼成。
其母且再卵,逐之使离散。
众雏既不来,一子独恋恋。
恋恋不肯离,逐之终不移。
母行无险易,唧唧相追随。
卵生亦云足,母伏窠中宿。
厥子苦无依,攀背如悲哭。
窠中母所安,忍渴复忘餐。
子於背上卧,不舍须臾间。
我时见之喜,异类能如此。
因欲观其终,其终谅何似。
一朝大长成,乃知牝牡情。
膨脝娠有腹,渐见东西行。
行行求饮食,欲以助生息。
卵出子还多,养子何劳役。
朝啄荆草林,暮爪汙泥深。
昔时随母意,今作爱雏心。
雏生诚可爱,母老宁忍背。
物性乃不常,使人心叹慨。
物类本无知,无知孰责之。
斯鸡与从异,酷似有天资。
天资以仁孝,变更何太早。
况彼本无知,血毛安足道。
万物灵者有,孰不念其亲。
少艾与妻子,所以夺吾真。
五十慕父母,虞舜称稽古。
埋子得黄金,迩来唯郭巨。
古人往莫追,言之泪沾衣。
斯言足自警,题作惜鸡诗。
一雨遂不止,我行当此穷。
蜀东天亦漏,尧后水犹洪。
大点有片重,密蒙无寸空。
晓唯壶箭觉,暖似炭炉通。
书笔提梅洗,征衣擘润烘。
帘间稀去燕,枕下即鸣虫。
竹粉千腰白,桃皮半颊红。
物华娇自衒,天意猛相攻。
酒退愁城外,吟兴愤涌中。
遣谁咨毕宿,留作旱时功。
昔年因读昌黎文,知有训狐犹未真。
客堂昨夜灭烛后,一声窃发诚惊人。
慈母入席匪虚语,据此麄暴谁敢闻。
杀人之子养尔子,天地不管胡为仁。
岂无鹰隼善搏击,去路昏黑难相亲。
亦有弓矢可弹射,欲恐误中东西邻。
我今独处虽无惧,聒不得睡宁不嗔。
尝闻凤凰百鸟君,丹穴万里谁能言。
人皆喜膏泽,我独忧丰年。
岁凶已贱糶,年丰安得钱。
赋役忽惊骇,仓廪甘弃损。
铢铜苟可换,富贵宁构怜。
归来官事了,相吊柴门边。
农夫未尽死,谷价应常然。
王心幸仁圣,分职当忠贤。
谓谷贱为美,咄咄无欺天。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