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
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登快阁译文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我这个呆子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的余辉里倚栏远眺。 远望秋山无数,落叶飘零,天地更加辽远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淙淙流过,月光下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友人远离,早已没有弄弦吹箫的兴致了,只好清樽美酒,聊以解忧了。 我从万里之外的远地乘船归来,在船上吹起长笛;我的这颗心,将愿与白鸥结为朋友。

登快阁注解

1
痴儿了却公家事:意思是说,自己并非大器,只会敷衍官事。痴儿,作者自指。了却,完成。
2
快阁: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泰和令时。
3
东西:东边和西边 。指在阁中四处周览。
4
倚:倚靠。
5
落木:落叶。
6
澄江:指赣江。澄,澄澈,清澈。
7
朱弦:这里指琴。
8
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则是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指正眼看人 白眼指露出眼白,表示轻蔑。
9
聊:姑且。回来。我。
10
盟:结交、结为。

登快阁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时黄庭坚在吉州泰和县(今属江西)任知县,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有感而发。

登快阁赏析

这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诗人说,我这个人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

首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前句是用《晋书·傅咸传》所载夏侯济之语;后句用杜甫“注目寒江倚山阁”及李商隐“万古贞魂倚暮霞”之典,还多有翻新出奇之妙。诗人之“倚”,乃是实景,但却倚在无际无垠的暮色晴空。渲染出了诗人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从而增加了一气呵成之感。“倚晚晴”三字,超脱了前人的窠臼,为下句的描写,作了铺垫渲染,

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顺势进入了佳境,诗人陶醉在落木千山,澄江月明的美景之中,与起首处对“公家事”之“了却”形成鲜明并举。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

颈联“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前句用伯牙捧琴谢知音的故事;后句用阮籍青白眼事。此处“横”字把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形象神情烘托了出来。诗人作一迭宕:在良辰美景中,诗人心内的忧烦无端而来,诗人感受到自己知己和自由的可贵、自己的胸怀无人理解的痛苦。

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引出了诗人的“归船”、“白鸥”之想。这一结尾,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意味隽永,想象无穷。

全诗先叙事,再写景,一气贯注,波荡生姿,结以弄笛盟鸥,馀韵无穷,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黄庭坚
黄庭坚 宋代诗人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翰墨场中老伏波,菩提坊里病维摩。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门。
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
正字不知温饱未,西风吹泪古藤州。
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然兰蕙之才德不同,世罕能别之。
予放浪江湖之日久,乃尽知其族。
盖兰似君子,蕙似士大夫,大概山林中十蕙而一兰也。
《离骚》曰:“予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是以知不独今,楚人贱蕙而贵兰久矣。
兰蕙丛出,莳以砂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是所同也。
至其发花,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一干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
蕙虽不若兰,其视椒则远矣,世论以为国香矣。
乃曰“当门不得不锄”,山林之士,所以往而不返者耶!
折冲儒墨阵堂堂,书入颜杨鸿雁行。
胸中元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
藉甚宣城郡,风流数贡毛。
霜林收鸭脚,春网荐琴高。
共理须良守,今年辍省曹。
平生割鸡手,聊试发硎刀。
试说宣城郡,停杯且细听。
晚楼明宛水,春骑簇昭亭。
稏丰圩户,桁杨卧讼庭。
谢公歌舞处,时对换鹅经。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