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赋松菊堂)
水调歌头(赋松菊堂)
渊明最爱菊,三径也栽松。
何人收拾,千载风味此山中。
手把离骚读遍,自扫落英餐罢,杖屦晓霜浓。
皎皎太独立,更插万芙蓉。
水潺湲,云澒洞,石巃嵸。
素琴浊酒唤客,端有古人风。
却怪青山能巧,政尔横看成岭,转面已成峰。
诗句得活法,日月有新工。

作者简介

辛弃疾
辛弃疾 宋代诗人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
悠然政须两字,长笑退之诗。
自古此山元有,何事当时才见,此意有谁知。
君起更斟酒,我醉不须辞。
回首处,云正出,鸟倦飞。
重来楼上,一句端的与君期。
都把轩窗写遍,更使儿童诵得,归去来兮辞。
万卷有时用,植杖且耘耔。
万事一杯酒,长叹复长歌。
杜陵有客,刚赋云外筑婆娑。
须信功名儿辈,谁识年来心事,古井不生波。
种种看余发,积雪就中多。
二三子,问丹桂,倩素娥。
平生萤雪,男儿无奈五车何。
看取长安得意,莫恨春风看尽,花柳自蹉跎。
今夕且欢笑,明月镜新磨。
说与西湖客,观水更观山。
淡妆浓抹西子,唤起一时观。
种柳人今天上,对酒歌翻水调,醉墨卷秋澜。
老子兴不浅,歌舞莫教闲。
看尊前,轻聚散,少悲欢。
城头无限今古,落日晓霜寒。
谁唱黄鸡白酒,犹记红旗清夜,千骑月临关。
莫说西州路,且尽一杯看。
半山佳句,最好是、吹香隔屋。
又还怪、冰霜侧畔,蜂儿成簇。
更把香来薰了月,却教影去斜侵竹。
似神清、骨冷住西湖,何由俗。
根老大,穿坤轴。
枝夭袅,蟠龙斛。
快酒兵长俊,诗坛高筑。
一再人来风味恶,两三杯后花缘熟。
记五更、联句失弥明,龙衔烛。
老子平生,原自有、金盘华屋。
还又要、万间寒士,眼前突兀。
一舸归来轻叶,两翁相对清如鹄。
道如今、吾亦爱吾庐,多松菊。
人道是,荒年谷。
还又似,丰年玉。
甚等闲却为,鲈鱼归速。
野鹤溪边留杖屦,行人墙外听丝竹。
问近来、风月几遍诗,三千轴。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