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南归
送僧南归
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
吴山全接汉,江树半藏云。
振锡林烟断,添瓶涧月分。
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

送僧南归译文

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年纪渐长便生故土之思,很羡慕您能够先我而行。

吴山全接汉,江树半藏云。吴山与汉地相隔不远,江边树仿佛藏于烟云之中。

振锡林烟断,添瓶涧月分。振动锡杖走入荒地,不免以涧水果腹,饥饿难忍。

重栖上方定,孤狖雪中闻。你又回寺院练习禅定,听那孤独的猿猴雪中长鸣。

年纪渐长便生故土之思,很羡慕您能够先我而行。 吴山与汉地相隔不远,江边树仿佛藏于烟云之中。 振动锡杖走入荒地,不免以涧水果腹,饥饿难忍。 你又回寺院练习禅定,听那孤独的猿猴雪中长鸣。

送僧南归注解

1
乡国:指家乡。
2
吴山:指南归僧人的家乡。
3
汉:指作者简长所住的寺院。
4
锡:锡杖,佛教法器,杖高与眉齐,头有锡环。原是僧人乞食时,振环作声,以代叩门,兼防牛犬之用。后为法器,是比丘常持的十八物之一。
5
瓶:指僧人用来作为食器的钵盂。
6
上方:佛教的寺院。
7
狖:黑色的长尾猿。

送僧南归赏析

  这首诗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方面描写了作者简长与南归僧人的惜别之情,另一方面也想像出僧人归途中的艰辛以及修禅学道所面对的孤独。前四句,作者写离别,情景交融。俗语说:“叶落归根”。上了年纪的人自然都会思恋家乡,都想回到故土,所以当朋友返乡时,作者流露出钦羡的神情,勾起自己心中的故乡之思。两位僧人曾经在一个寺院共同生活过,感情笃深,因此当僧人南归时,作者依依不舍,送行之际,一直目送友人的背影消失,满怀惆怅之情。他还安慰自己:“吴山与汉地虽然相隔两处,只要两人心心相印,就如同近在咫尺一般。”后四句是作者的设想之辞,想像友人在南归途中所经受的艰苦,途中无处化缘,只好以涧水充饥。友人回去并非返俗,而是重新回到寺院,开始修禅生活。末句“孤狖雪中闻”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勾勒出一个清冷的意境,也折射出僧人修行时心静如水、近乎禅定的状态,与前一句“重栖上方定”遥遥相对。

作者简介

释简长
释简长 宋代诗人

释简长,沃州(今河北赵县)人。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今录诗十九首。

释简长,沃州(今河北赵县)人。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今录诗十九首。
五峰横绝汉,寒翠倚苍冥。
积雪无烦暑,高杉礙落星。
碛雪簷外见,边角坐中听。
师到栖禅夜,龙湫独灌瓶。
南国山重叠,归心向石门。
寄禅依鸟道,绝食过渔村。
楚雪黏瓶冻,江沙溅衲昏。
白云深隐处,枕上海涛翻。
花落前林春又残,舍深苍藓拥柴关。
十年霜雪独为客,万里梦魂空到山。
溪竹旧怜同性直,岭云终约伴身间。
遥思谢傅多公暇,应遍留题水石间。
鹤氅轻冠冕,谁人不羡君。
松斋秋掩月,石窦醉眠云。
远墅灶烟合,寒原驿路分。
前行鞭瘦马,馀恨暂离群。
褰衣汲灵水,混涤巾履尘。
烟霭霁杉竹,澄凝此心神。
高僧洒真雨,泽彼寒草春。
华月寫空印,清霜肃斋身。
犹言振金策,归作耶溪邻。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