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译文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金秋季节萧瑟寒风初起,白露时分开始发兵征讨。 朝廷军队并非爱好战争,你们用兵时要慎重行事。 征伐定如海气席卷南国,边风扫荡北地所向披靡。 要学习田畴不居功自傲,更不必希求扬名麒麟阁。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注解

1
金天:秋天。秋季于五行属金,金色白又为白帝,万物收藏主肃杀。
2
肃杀:使万物凋萎。
3
白露:节气名。是秋季中的第三个节气。
4
专征:指将帅受皇帝之命全权指挥军队进行讨伐。
5
王师:王者之师,对本国政府军的美称。
6
乐战:好战。
7
之子:指崔融。
8
佳兵:本指锐利的武器,这里指乐战好杀。
9
海气:指渤海的寒气。
10
南部:这里指东北契丹族叛乱南侵的部落。
11
边风:北方边境的寒风。
12
北平:北平郡,这里指北方边疆地区。
13
卢龙塞:即今河北省遵化县内的喜峰口,是当时北平郡的边境要塞。
14
归邀:回来后邀取、希图。麒麟阁。汉宣帝时曾画霍光等十一名功臣的像在此阁中,以表彰他们的功绩。这里借指对功勋的表彰。

送著作佐郎崔融等从梁王东征赏析

“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首联点明出征送别的时间。大唐王朝这次东征平叛,选择在秋气肃杀的时候,正是为了“昭我王师,恭天讨”。这两句暗示唐军乃正义之师,讨伐不义,告捷指日可待。“肃杀”、“白露”勾划出送别时的气氛,使出征者那种庄重严肃的神情跃然纸上。

“王师非乐战,之子慎佳兵”,统治者当垂恤生灵,“偃兵天下”,因此王师不喜战伐,以仁义为本。这里用“慎佳兵”来劝友人要慎重兵事,少杀戮。两句表面歌颂王师,实则规谏崔融,显得委婉含蓄。

“海气侵南部,边风扫北平”,五、六两句借表现河北战场的环境,来盛赞唐军的兵威。梁王大军兵多将良,军容整肃,这次东征定能击败叛军,大获全胜。“海气”、“边风”都是带杀气的物象,“侵”、“扫”来表现东征的气势。

“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末二句进一步以古人的高风节义期许友人,呼应三、四两句。诗人用卢龙塞和麟阁这两个典故是有针对性的。武后临朝称制时,轻启战争。垂拱三年(687),凿山开道,袭击羌、吐蕃,不但造成士卒的痛苦,也给中原和少数民族人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眼下,孙、李利用契丹人民的怨恨,大举叛乱,烧杀掳掠,贻害河北人民。因此,陈子昂一方面力主平叛,在诗序中称赞崔融等出征时“酒中乐酣,拔剑起舞”、“气横辽碣,志扫獯戎”的豪气,后来自己也亲随武攸宜出征,参谋帷幕;另一方面,他又反对穷兵黩武,反对将领们为了贪功邀赏,迎得武则天的欢心而扩大战事,希望他们能像田畴那样淡泊明志,以国家大义为重。这两句实际上是希望友人能在这方面做出表率,表现了诗人出语坚决,正气凛然。

全诗质朴自然,写景议论不事雕琢,词句铿锵,撼动人心,正如元方回《瀛奎律髓》评陈子昂的律诗:“天下皆知其能为古诗,一扫南北绮靡,殊不知律诗极佳。”

作者简介

陈子昂
陈子昂 唐代诗人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陈子昂(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存诗共100多首,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组诗《感遇》38首,《蓟丘览古》7首和《登幽州台歌》、《登泽州城北楼宴》等。陈子昂与司马承祯、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负书犹在汉,怀策未闻秦。
复此穷秋日,芳樽别故人。
黄金装屡尽,白首契逾新。
空羡双凫舄,俱飞向玉轮。
故人洞庭去。
杨柳春风生。
相送河洲晚。
苍茫别思盈。
白苹已堪把。
绿芷复含荣。
江南多桂树。
归客赠生平。
古壁仙人画,丹青尚有文。
独舞纷如雪,孤有暧似云。
自矜彩色重,宁忆故池群。
江海联翩翼,长鸣谁复闻。
晓霁望嵩丘,白云半岩足。
氛氲涵翠微,宛如嬴台曲。
故人昔所尚,幽琴歌断续。
变化竟无常,人琴遂两亡。
白云失处所,梦想暧容光。
畴昔疑缘业,儒道两相妨。
前期许幽报,迨此尚茫茫。
晤言既已失,感叹情何一。
始忆携手期,云台与峨眉。
达兼济天下,穷独善其时。
诸君推管乐,之子慕巢夷。
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绶欺。
铭鼎功未立,山林事亦微。
抚孤一流恸,怀旧日暌违。
卢子尚高节,终南卧松雪。
宋侯逢圣君,骖驭游青云。
而我独蹭蹬,语默道犹屯。
征戍在辽阳,蹉跎草再黄。
丹丘恨不及,白露已苍苍。
远闻山阳赋,感涕下沾裳。
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
沧洲今何在,华发旅边城。
还汉功既薄,逐胡策未行。
徒嗟白日暮,坐对黄云生。
桂枝芳欲晚,薏苡谤谁明。
无为空自老,含叹负生平。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