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万里蜀山险
水调歌头·万里蜀山险
万里蜀山险,难似上青天。
谁知间有、人心之险甚山川。
赖得皇华星使,满载春风和气,来自鉴湖边。
要识方寸地,四十万云烟。
佩珑璁,冠昱火龠,组蝉聊。
眼前富贵余事,所乐不存焉。
闻道汉家子政,博考兰台载籍,胸次著千年。
会有太一老,同结海山缘。

作者简介

魏了翁
魏了翁 宋代诗人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魏了翁(1178年—1237年) ,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四川)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魏了翁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堪怪两外府,使传载朝缨。
虽云身在江表,都号汉公卿。
莫是才堪世用,莫是有人吹送,中外尔联荣。
天运自消息,龙蠖不关情。
更寻思,谁得失,孰亏成。
潜鱼要向深渺,犹恐太分明。
且愿时清无事,长把书生阁束,归践对床盟。
强似抗尘俗,岁岁上陪京。
又见王正班玉瑞。
霁月光风,恰与元宵际。
横玉一声天似水。
阳春到处皆生意。
十载奔驰今我里。
昔元非,未信今皆是。
风月惺惺人自醉。
却将醉眼看荣悴。
九十秋光三十八,新居初度称觞。
青衫彩服列郎娘。
孙枝无处著,犹欠两东床。
尽是当年亲手种,如今满院芬芳。
只凭方寸答苍苍。
个中无尽藏,谁弱又谁强。
风定波纹细。
夜无尘、云迷地轴,月流天位。
摇裔飞来江山鹤,犹作故乡嘹唳。
清境里、伴人无睡。
应叹余生舟似泛,浪涛中、几度身尝试。
书有恨,剑无气。
从渠俗耳追繁吹。
抚空明、一窗寒簟,对人如砥。
梦倚银河天外立,云露惺惺满袂。
看多少、人间嬉戏。
要话斯心无分付,路茫茫、还有亲朋至。
应为我,倒罍洗。
尚忆去年称寿日,彩衣犹带天香。
今年还见雁成行。
两头娘子拜,笑领伯仁觞。
知是几年培植底,如今满院芬芳。
只凭方寸答苍苍。
春风来不断,点缀艳阳妆。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