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圣代务平典,輶轩推上才。
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
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
挹流纳广大,观异增迟回。
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
迹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
远色带孤屿,虚声涵殷雷。
风行越裳贡,水遏天吴灾。
揽辔隼将击,忘机鸥复来。
缘情韵骚雅,独立遗尘埃。
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
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作者简介

高適
高適 唐代诗人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碛路天早秋,边城夜应永。
遥传戎旅作,已报关山冷。
上将顿盘阪,诸军遍泉井。
绸缪阃外书,慷慨幕中请。
能使勋业高,动令氛雾屏。
远途能自致,短步终难骋。
羽翮时一看,穷愁始三省。
人生感然诺,何啻若形影。
白发知苦心,阳春见佳境。
星河连塞络,刁斗兼山静。
忆君霜露时,使我空引领。
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
漆园多乔木,睢水清粼粼。
诏书下柴门,天命敢逡巡。
赫赫三伏时,十日到咸秦。
褐衣不得见,黄绶翻在身。
吏道顿羁束,生涯难重陈。
北使经大寒,关山饶苦辛。
边兵若刍狗,战骨成埃尘。
行矣勿复言,归欤伤我神。
如何燕赵陲,忽遇平生亲。
开馆纳征骑,弹弦娱远宾。
飘飖天地间,一别方兹晨。
东道有佳作,南朝无此人。
性灵出万象,风骨超常伦。
吾党谢王粲,群贤推郄诜。
明时取秀才,落日过蒲津。
节苦名已富,禄微家转贫。
相逢愧薄游,抚己荷陶钧。
心事正堪尽,离居宁太频。
两河归路遥,二月芳草新。
柳接滹沱暗,莺连渤海春。
谁谓行路难,猥当希代珍。
提握每终日,相思犹比邻。
江海有扁舟,丘园有角巾。
君意定何适,我怀知所遵。
浮沉各异宜,老大贵全真。
莫作云霄计,遑遑随缙绅。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
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
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
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
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
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
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
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
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
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醉中不惜别,况乃正游梁。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