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中送族侄式颜
宋中送族侄式颜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边死。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

宋中送族侄式颜译文

大夫击东胡,胡尘不敢起。张将军往东击溃了胡军,胡军再也不敢在起境惹是生非。

胡人山下哭,胡马海起死。胡族人民只能痛苦地在山下哭泣,胡人军队战死在沙漠起缘。

部曲尽公侯,舆台亦朱紫。属从都因跟随张将军而功勋显著被封为公侯,连许多地位低下的人都因此而获高官显爵。

当时有勋业,末路遭谗毁。当时功勋卓著,可惜年老时遭到谗言陷害。

转旆燕赵间,剖符括苍里。以前屯兵于北国起境,此时被贬到括苍一带任职。

弟兄莫相见,亲族远枌梓。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不改青云心,仍招布衣士。他那远大的志向丝毫不因被贬而改变,仍然招纳平民士子。

平生怀感激,本欲候知己。式颜你平时对张将军常怀感激之心,本来就想等候他这样的知己来赏识你。

去矣难重陈,飘然自兹始。过去的事难以多说了,既蒙知己相招,你青云展翅的生涯从此开始了。

游梁且未遇,适越今何以。以前你游历梁地没有遇上知己,现在到越地去终于可以获得重用了。

乡山西北愁,竹箭东南美。你这一去,虽然难免会为远离西北的故乡而愁,但更会为在东南获得重用而喜。

峥嵘缙云外,苍莽几千里。你要去的地方远在巍峨高耸的缙云山外,此去路途苍莽,有几千里之遥。

旅雁悲啾啾,朝昏孰云已。旅途中大雁啾啾地悲鸣,从早到晚没有停歇之时。

登临多瘴疠,动息在风水。你登山时要小心山川湿热之气,行动和止息都要看好天气和地形。

虽有贤主人,终为客行子。虽然有贤明的主人,但你终究是身在客中,处于异乡。

我携一尊酒,满酌聊劝尔。我提着一壶酒,满满地斟上一杯,姑且劝一劝你。

劝尔惟一言,家声勿沦滓。我劝你只有一句话,千万不要玷辱了我们家 的名誉。

张将军往东击溃了胡军,胡军再也不敢在起境惹是生非。 胡族人民只能痛苦地在山下哭泣,胡人军队战死在沙漠起缘。 属从都因跟随张将军而功勋显著被封为公侯,连许多地位低下的人都因此而获高官显爵。 当时功勋卓著,可惜年老时遭到谗言陷害。 以前屯兵于北国起境,此时被贬到括苍一带任职。 弟兄之间没办法见面,亲戚族人也远在家乡。 他那远大的志向丝毫不因被贬而改变,仍然招纳平民士子。 式颜你平时对张将军常怀感激之心,本来就想等候他这样的知己来赏识你。 过去的事难以多说了,既蒙知己相招,你青云展翅的生涯从此开始了。 以前你游历梁地没有遇上知己,现在到越地去终于可以获得重用了。 你这一去,虽然难免会为远离西北的故乡而愁,但更会为在东南获得重用而喜。 你要去的地方远在巍峨高耸的缙云山外,此去路途苍莽,有几千里之遥。 旅途中大雁啾啾地悲鸣,从早到晚没有停歇之时。 你登山时要小心山川湿热之气,行动和止息都要看好天气和地形。 虽然有贤明的主人,但你终究是身在客中,处于异乡。 我提着一壶酒,满满地斟上一杯,姑且劝一劝你。 我劝你只有一句话,千万不要玷辱了我们家 的名誉。

宋中送族侄式颜注解

1
部曲:部下,属从。
2
舆台:指地位低的人。
3
朱紫:朱衣紫绶,形容高官显爵。“二十七年,仙童事露伏法,守珪以旧功减罪,左迁括州刺史。意指任职。
4
括苍:山名,在今浙江丽水东南。
5
枌梓:指代乡里。
6
以:用。
7
乡山:家乡的山,截止故乡。
8
缙云:山名,即仙都山,在今浙江缙云东。
9
苍莽:郊野或天空青碧无涯貌。
10
瘴疠:山川湿热郁蒸之气,人中之则病。
11
贤主人:指张守珪。
12
沦滓:沦落玷辱。

宋中送族侄式颜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公元739年(开元二十七年)。张守珪被贬括州(今浙江丽水东南)后,遣人招纳高适的族侄式颜前去,高适遂作此诗送别。全诗先称赞张守珪业绩辉煌,多有溢美之词;随即叹其遭贬,言辞惋惜;又对其身遭遇而志不堕十分称许;承此对族侄被招甚感艳羡,却又十分清醒地看到前途多曲折,因而谆谆教诲,言辞恳切,令人感奋;最后挥酒劝别,一句“家声勿沦滓”,在全篇曲折行文之末陡然提出,收煞有力,恰如一声惊雷,振聋发聩。

作者简介

高適
高適 唐代诗人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 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大国非不理,小官皆用才。
欲行宣城印,住饮洛阳杯。
晚景为人别,长天无鸟回。
举帆风波渺,倚棹江山来。
羡尔兼乘兴,芜湖千里开。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
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
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
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
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
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醉中不惜别,况乃正游梁。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
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
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
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
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
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诚万全。
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道扫。
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
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
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
四海道鼎沸,五原徒自尊。
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
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淮南富登临,兹塔信奇最。
直上造云族,凭虚纳天籁。
迥然碧海西,独立飞鸟外。
始知高兴尽,适与赏心会。
连山黯吴门,乔木吞楚塞。
城池满窗下,物象归掌内。
远思驻江帆,暮时结春霭。
轩车疑蠢动,造化资大块。
何必了无身,然后知所退。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