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夜永厌银烛
水调歌头·夜永厌银烛
夜永厌银烛,移步下堂坳。
秋风昨梦少年,高兴鹄成袍。
世上痴儿睡去,历历江山细数,孤鹘啸危巢。
地静未容去,门掩不妨敲。
转巍阑,低画桶,落寒梢。
南楼老子争似,短笛一椽茅。
无色界间长啸,不夜城中高卧,随意弄诗嘲。
洗斝要更酌,为我问佳肴。

作者简介

李曾伯
李曾伯 宋代诗人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少年塞上秋来早,昴街尚馀芒曜。
举目关河,惊心弧矢,顾我岂堪戎纛。
几番凤诰。
愧保障何功,恩隆旒藻。
笑指呼鹰,露花烟草忆刘表。
头颅如许相与,岁寒犹赖有,白发公道。
对月怀人,临风访古,往事凄凉难考。
何时是了。
莫驰志伊吾,贪名清庙。
松菊归来,稽山招此老。
推枕闻鸡,正怪得、乾坤都白。
元是有、福星临照,至和薰出。
缘饰夜城疑不夜,弥漫色界成无色。
更摛词、巧欲夺天葩,尤殊特。
貂帽拥,寒何力。
羔酿举,情何极。
欠开樽细挹,梅花标格。
十万铁衣冰到骨,祈天只愿王师息。
想家童、日办剡中舟,溪头立。
山接平芜,烟横远墅,修眉淡抹晴妆。
菊梅交际,天未十分霜。
几许无穷秋思,空凝伫、衰柳斜阳。
溪头路,黄芦一片,凫雁两三行。
平章。
风景似,画图一幅,著我徜徉。
山中无事,聊尔适吾狂。
不用登临感慨,青帘外、新酒堪尝。
何为者,东家宋玉,千古叹凄凉。
咄咄衰翁,向羽书中,又过一春。
正老怀梦想,扁舟访剡,壮图惭负,万里城并,溟翼上之,冀群空矣,自此阳关无故人。
岷江路,忆一番风浪,三月烟尘。
美哉乐事良辰。
正好趁东门官柳新。
且舒晴慷慨,何须感旧,转头解后,未必犹今。
问讯南楼,劳还西戍,君为楚歌侬越吟。
眉黄近,怕洛涯催出,便有佳音。
江头雨过黄花,片帆催向春闱去。
两年共我,风舟问峡,霜砧闻楚。
定远从军,慈恩策第,岂堪同语。
谩咨嗟人事,分明天意,广寒阙、待平步。
健笔凌云如许。
看新年、榜登龙虎。
转头却笑,弓刀塞上,粗官何取。
海阔鹏抟,途穷马老,不胜离绪。
过旧游、人问征夫,烦为说、戍边苦。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