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红绡剪就
声声慢·红绡剪就
红绡剪就,绛蜡熔成,天然一种仙姿。
竹外家风,凄凉俭薄为宜。
东君苦怜消瘦,强教伊、傅粉匀脂。
较量尽,胜夭桃轻俗,繁杏粗肥。
好是新妆雅态,对疏蟾淡淡,薄雾霏霏。
迥出红尘,轻盈玉骨冰肌。
犹嫌污人颜色,谁云似、虢国娥眉。
香韵别,怕满园、蜂蝶未知。

作者简介

李曾伯
李曾伯 宋代诗人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大江之西,康庐之阴,壮哉此州。
有舳舻千里,旌旗百万,襟喉上国,屏翰中流。
弹压鲸波,指麾虎渡,著此商川万斛舟。
青毡旧,看崇诗说礼,缓带轻裘。
十年泉石优游。
久高卧元龙百尽楼。
正九重侧席,相期岩弼,一贤砥柱,聊试边筹。
了却分弓,归来调鼎,得见茂洪可复忧。
谈兵暇,问琵琶歌曲,无恙还不。
簪履盛元幕,领袖属英游。
登车揽辔余事,何止客诸侯。
看尽巫云岷雪,却访庐峰湓浦,砥柱赞中流。
百叠青山路,一片白苹洲。
今日事,风涛上,一虚舟。
长江万顷寒碧,犹谓马能浮。
况是眼前局面,心腹忧如边角,胜著赖帷筹。
谈笑济时了,勋业迈前修。
岭蜀天涯路。
忆前年、担簦西上,旌麾南去。
谁谓潇湘还解后,重对灯前笑语。
挺乔木、森森犹故。
梅外柳边官事了,记牢之、曾著元戎府。
聊访问,旧游处。
酒边不用伤南浦。
为鄇亭、百年门户,正烦宗主。
见说君王方旰食,借箸哺应为吐。
这官职、二郎须做。
若见时贤询小阮,愿早携、襏襫耕春雨。
嗟矍铄,恐迟暮。
把绣成吟,真压倒、古之元白。
佳句有、雪车冰柱,曾无矜色。
一点不留烟火气,诗脾时有清风入。
更岭边、多少活人恩,于公德。
公自是,朝天客。
应笑我,为人役。
看时犹多事,公须一出。
琅腹细披忠抱寸,龙颜密侍天威尺。
借笔端、从此润皇猷,翰林伯。
枣颊上秋色,朔漠寇南来。
斧塘锋猬棼集,腥雾扫难开。
细看眼前局面,惊落人间匕箸,砥柱者谁哉。
熊虎开余勇,狐兔等轻埃。
炮雷轰,戈日耀,阵云排。
不图风定波息,谈笑静长淮。
要诧穿杨妙手,乘早闹蓝抽脚,谁拙又谁才。
束起楼兰剑,归钓子陵台。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