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源洞·才出尘来尚未知
灵源洞·才出尘来尚未知
才出尘来尚未知,渐攀藤竹渐临危。
伏流似是龙藏处,古树应无春到时。
谁把石崖齐划削,直教云气当帘帷。
良工画得犹宜秘,莫与凡夫肉眼窥。

作者简介

李觏
李觏 宋代诗人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凝旒南面总虚名,庙祀何曾暂割牲。
但学禅心能忍辱,莫羞侯景陷台城。
妻死女已病,踰年成二丧。
此生谁骨肉,末识好衣裳。
看面虽犹小,闻言尽可伤。
最知怜祖母,句句刮人肠。
长忆黄夫子,才高行亦淳。
世情轻近事,见惯即常人。
何力康时务,将身役路尘。
七闽山水国,是处好安贫。
昔者闻乡举,良田恐甚芜。
于今观日益,珍树已垂珠。
众恶吾虽察,谦卑孰敢逾。
圣贤明训在,只此是亨衢。
到官六月寄书回,未病封题死后开。
一命至卑人尽得,九泉何事独相催。
唯忧旅榇还乡远,况是亲丧继踵来。
数世学文终若此,可怜门户转隳颓。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