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从军玉门道
从军行·从军玉门道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

从军行·从军玉门道译文

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在玉门关从军,曾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胡虏。

笛奏梅花曲,刀开明月环。边塞上吹奏了一曲《梅花落》,这是战士们在庆祝战争的胜利。

鼓声鸣海上,兵气拥云间。鼓声在大漠荒海上鸣起,士兵们的英勇豪气可以充斥在云间。

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

在玉门关从军,曾在金微山击破匈奴,驱逐胡虏。 边塞上吹奏了一曲《梅花落》,这是战士们在庆祝战争的胜利。 鼓声在大漠荒海上鸣起,士兵们的英勇豪气可以充斥在云间。 只愿能亲取单于的首级,直驱入铁关靖虏安边。

从军行·从军玉门道注解

1
玉门:指玉门关。
2
金微山:即今天的阿尔泰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击破北匈奴。
3
梅花曲:指歌曲《梅花落》,是横吹曲辞。
4
海上:瀚海,大漠之上。
5
单于:匈奴称其王为单于。
6
铁关:指铁门关。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

从军行·从军玉门道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从军行·从军玉门道赏析

诗中描述边塞将士艰苦奋战的场景及杀敌靖边的思想。全诗构思巧妙,以气氛渲染取胜。李白在这首诗里抒发的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首句开门见山,点明事件。“玉门道”“金微山”,乃是遥远而荒凉的边塞之地,而“从军”“逐虏”又是极辛苦艰险之事,它们聚合在一起,本易令人生畏惧之感,然而,诗人别出机杼,不写艰险而写其雄壮:玉笛高奏,刀光闪亮,战鼓轰鸣,杀声震天。作者之所以这样写,大有深意。首先,它告诉人们,这是一场正义战争,战士们从军杀敌是出于自愿的,因而具有高昂的士气;其次,这高昂的士气又是和战士们杀敌立功、向往和平的愿望联系在一起的,“愿斩单于首,长驱静铁关。”不正是他们的心声吗?这样看来,作者写笛、写刀、写鼓声、写兵气,并借此渲染出激烈昂扬的气氛,乃是为下文作铺垫,等到整个气氛渲染足了,最后两句便脱颖而出,既给人以水到渠成的自然之感,又大大深化了诗作的主题,吟诵起来,回肠荡气,振奋人心。

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而又哀婉动人的诗篇。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 唐代诗人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尝闻秦帝女,传得凤凰声。
是日逢仙子,当时别有情。
人吹彩箫去,天借绿云迎。
曲在身不返,空余弄玉名。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宫莺娇欲醉,檐燕语还飞。
迟日明歌席,新花艳舞衣。
晚来移彩仗,行乐泥光辉。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
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
手时枕席非碧山,侧身西望阻秦关。
麒麟阁上春还早,著书却忆伊阳好。
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
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
鸣皋微茫在何处,五崖峡水横樵路。
身披翠云裘,袖拂紫烟去。
去时应过嵩少间,相思为折三花树。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