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漕行部过湘岸有作因次其韵
张漕行部过湘岸有作因次其韵
春晚得新霁,草木日夜绿。
阳光初蔽亏,野暝或单复。
美人浮湘波,领此入蓬屋。
故放归帆迟,更呼渔火续。
穷探物精华,尽付诗凡目。
忆昨欣晤对,令我忘休沐。
剧谈酒行希,危坐兵卫肃。
相思正倚楼,所寄忽累幅。
瑰辞堪买贫,轶韵和难属。
自从楚骚兴,悲些逮差玉。
后来数唐人,欸乃岩隈宿。
世无梁昭明,斯文又谁录。

作者简介

陈傅良
陈傅良 宋代诗人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功成不受富贵汙,轻舟翩然下五湖。
至今风流在姑苏,我复见此云壑图。
两坡乔木樛相扶,残山乘水千里余。
天际未知何有无,一苇横绝双风蒲。
杨花春岸秋莼鲈,在在着此儒仙臞。
世无宗师貌不如,谁其嗣之吾大夫。
子歌我有感,我和子益悲。
文武有天下,二南无变诗。
陵夷及其季,小雅亦既衰。
殷人早坠命,秦氏不及期。
治身如治国,夭寿人所为。
旧恙何时已,与子看前规。
天作之山曷为哉,遥知阊阖正南开。
两川文武长江下,百粤车书五岭来。
柴望久为周堕典,牢愁多见楚遗才。
不知崧岱还何似,我欲将书寄雁回。
地向东南倾,石际沧海立。
蛟鼍限波涛,鸡犬得城邑。
居然通国望,跋莫他山及。
道人独有之,置屋三四级。
几看星月烂,却听风雨急。
于今二百年,我共冥鸿集。
晤语夕阳低,对酒秋旻湿。
明朝江上舟,避雨渔翁笠。
邂逅一俛仰,此道可於邑。
行酒何如温太真,风流元不鄙钱神。
扁舟容我归来老,一子令人买得贫。
虽有群仙来月窟,欲扶衰力上霜旻。
吾今已定渔樵约,勋业烦公一辈人。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