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
春风昨夜到榆关,故国烟花想已残。
少妇不知归不得,朝朝应上望夫山。
卢龙塞外草初肥,雁乳平芜晓不飞。
乡国近来音信断,至今犹自著寒衣。
八月霜飞柳半黄,蓬根吹断雁南翔。
陇头流水关山月,泣上龙堆望故乡。
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
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译文

其一
春风前夜里已经吹进了山海关,遥想故乡的青烟花香都早已经散尽。我的妻子尚不清楚我还能否凯旋归来,每天都应登上望夫山去远望我的军营。
其二
初夏时分,北方卢龙塞外,青草正茂,大雁在平坦的无际原野上哺育着新生的小雁,早晨没有顾及着上天飞翔。近些日子里家乡音信沟通全部中断,仍然还得每天都穿着御寒衣裳。
其三
八月初秋,塞外白霜纷飞,嫩绿的绿树也有一半凋落成了黄色,就连蓬草也都被萧瑟的秋风连根吹断,北方的大雁为了回暖都陆续飞往南国。那从陇西的群山间流泻出的河水还有关山上空的一轮明月当头,将士们个个泪流满面,悲伤地登上白龙堆,向故乡的方向望去。
其四
朔风吹来,夹杂着飘雪,凛冽如同刀割一般;骑着战马在长城窟饮水,更为严寒;半夜里烽火升起,将士们都知道有敌人来侵犯,一时都冲锋上前线,决心要保卫贺兰山。






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注解

1
榆关:当指山海关,在今秦皇岛市东。
2
少妇:指戍边将士的妻子。
3
望夫山:山名,此诗中所提望夫山地理位置尚不明确,一说为泛指。
4
卢龙:即今河北省卢龙县一带, 唐代 属平州。
5
乳:这里指大雁抚养新生的小雁。
6
寒衣:戍守边塞之人御寒而着之衣物。
7
八月:农历八月。
8
蓬根吹断雁南翔:蓬草的根也被秋风吹断,大雁都陆续往南飞去了。
9
龙堆:指白龙堆,古时西域一沙丘名,今在罗布泊一带。

作者简介

卢汝弼
卢汝弼 唐代诗人

卢汝弼,字子谐,范阳人。景福进士。今存诗八首。(《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其诗语言精丽清婉,辞多悲气。诗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两首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写秋日乡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阶叶”、“满城杵”、“蟏蛸网”、“蟋蟀声”等),以景衬情,写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写边庭生活,一片悲气弥漫之中又含着雄壮,十分动人心魄。

卢汝弼,字子谐,范阳人。景福进士。今存诗八首。(《才调集》作卢弼),登进士第,以祠部员外郎、知制诰,从昭宗迁洛。后依李克用,克用表为节度副使。其诗语言精丽清婉,辞多悲气。诗八首,皆是佳作,尤以《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和《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两首为最善。《秋夕寓居精舍书事》写秋日乡思,依情取景所取景物包括“苔阶叶”、“满城杵”、“蟏蛸网”、“蟋蟀声”等),以景衬情,写得情景交融,感人至深。《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写边庭生活,一片悲气弥漫之中又含着雄壮,十分动人心魄。
秋风萧瑟静埃氛,边雁迎风响咽群。
瀚海应嫌霜下早,湘川偏爱草初薰。
芦洲宿处依沙岸,榆塞飞时度晚云。
何处最添羁客恨,竹窗残月酒醒闻。
双浮双浴傍苔矶,蓼浦兰皋绣帐帏。
长羡鹭鸶能洁白,不随鸂鶒斗毛衣。
霞侵绿渚香衾暖,楼倚青云殿瓦飞。
应笑随阳沙漠雁,洞庭烟暖又思归。
君恩已断尽成空,追想娇欢恨莫穷。
长为蕣花光晓日,谁知团扇送秋风。
黄金买赋心徒切,清路飞尘信莫通。
闲凭玉栏思旧事,几回春暮泣残红。
敲金扣石声相凌,遥空冷静天正澄。
宝瓶下井辘轳急,小娃弄索伤清冰。
穿丝透管音未歇,回风绕指惊泉咽。
季伦怒击珊瑚摧,灵芸整鬓步摇折。
十六叶中侵素光,寒玲震月杂珮珰。
云和不觉罢馀怨,莲峰一夜啼琴姜。
急节写商商恨促,秦愁越调逡巡足。
梦入仙楼戛残曲,飞霜棱棱上秋玉。
一碟毡根数十皴,盘中犹更有红鳞。
早知文字多辛苦,悔不当初学冶银。

古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