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作(西溪、南潭,皆池中胜地也)
池上作(西溪、南潭,皆池中胜地也)
西溪风生竹森森,南潭萍开水沈沈。
丛翠万竿湘岸色,空碧一泊松江心。
浦派萦回误远近,桥岛向背迷窥临。
澄澜方丈若万顷,倒影咫尺如千寻。
泛然独游邈然坐,坐念行心思古今。
菟裘不闻有泉沼,西河亦恐无云林。
岂如白翁退老地,树高竹密池塘深。
华亭双鹤白矫矫,太湖四石青岑岑。
眼前尽日更无客,膝上此时唯有琴。
洛阳冠盖自相索,谁肯来此同抽簪。

作者简介

白居易
白居易 唐代诗人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战马春放归,农牛冬歇息。
何独徇名人,终身役心力。
来者殊未已,去者不知还。
我今悟已晚,六十方退闲。
犹胜不悟者,老死红尘间。
名无高与卑,未得多健羡。
事无小与大,已得多厌贱。
如此常自苦,反此或自安。
此理知甚易,此道行甚难。
勿信人虚语,君当事上看。
彤云散不雨,赫日吁可畏。
端坐犹挥汗,出门岂容易。
忽思公府内,青衫折腰吏。
复想驿路中,红尘走马使。
征夫更辛苦,逐客弥憔悴。
日入尚趋程,宵分不遑寐。
安知北窗叟,偃卧风飒至。
簟拂碧龙鳞,扇摇白鹤翅。
岂唯身所得,兼示心无事。
谁言苦热天,元有清凉地。
勃勃旱尘气,炎炎赤日光。
飞禽飐将坠,行人渴欲狂。
壮者不耐饥,饥火烧其肠。
肥者不禁热,喘急汗如浆。
此时方自悟,老瘦亦何妨。
肉轻足健逸,发少头清凉。
薄食不饥渴,端居省衣裳。
数匙粱饭冷,一领绡衫香。
持此聊过日,焉知畏景长。
破柏作书柜,柜牢柏复坚。
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
前后七十卷,小大三千篇。
诚知终散失,未忍遽弃捐。
自开自锁闭,置在书帷前。
身是邓伯道,世无王仲宣。
只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
人老何所乐,乐在归乡国。
我归故园来,九度逢寒食。
故园在何处,池馆东城侧。
四邻梨花时,二月伊水色。
岂独好风土,仍多旧亲戚。
出去恣欢游,归来聊燕息。
有官供禄俸,无事劳心力。
但恐优稳多,微躬销不得。
一日日,公老翁。
一年年,过春风。
公心不以贵隔我,我散唯将闲伴公。
我无才能忝高秩,合是人间闲散物。
公有功德在生民,何因得公自由身。
前日魏王潭上宴连夜,今日午桥池头游拂晨。
山客砚前吟待月,野人尊前醉送春。
不敢与公闲中争第一,亦应占得第二第三人。

古诗大全